

访问手机版
法学院
一、学院简介
法学院起始于 1986 年成立的许昌师专政治科,历经许昌师专政治系、许昌师专政法系、许昌学院法政学院,于2020年4月正式更名为许昌学院法学院。目前设有法学、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经过三十余载的薪火相传,几代法政人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39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9名、博士8名、硕士27名;双师型教师14人。10人被人民法院聘为人民陪审员、2人被许昌市人民检察院聘为人民监督员,5人被聘为许昌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咨询专家,14人被聘为许昌市各级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学院现有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1人、省优秀教师1人、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等,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及学缘结构相对合理、整体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王忠灿博士在中央电视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连续主讲宋代案例,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科研能力、创新管理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彰显特色育人”为理念,在打造教学科研团队的同时,狠抓学科专业建设,法学专业为校重点专业,法学学科为校重点建设学科;法学院是许昌学院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民商经济法教学团队为校级重点教学团队,省级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优质课7门,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共完成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123项,编写教材17部,发表教改论文45篇;现有2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多次获得许昌学院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人才培养体系完善。2015年,我院获批河南省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建成了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知识产权实验室、法律援助中心、诉调对接工作站、法律诊所、模拟会见室、法律职业辅助技能实训室等教学科研平台8个,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个,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硬件需要;采取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卓越法治人才;举办各类学术讲座,积极开展模拟法庭、庭审观摩、法庭辩论、法律援助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各类大学生学术竞赛、社会实践、法律服务、校园文化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7年、2019年河南省卓越杯法治辩论赛获得冠军、季军,河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获得一等奖,全国 “天欣杯”裁判文书大赛中有3名学生获优秀奖等等;法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在研究生、公务员招录等考试中,录取率都位居学校前列。
社会服务深受好评。我院目前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诉调对接中心、郑州智联人才交流研究中心许昌工作站三个专业性社会服务机构,并组织教师开展了大量法律服务工作。近三年来,教师带领学生发挥专业优势代理各类诉讼案件60余件;为教职工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余次;教师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200余件;教师担任专家调解员,调解涉及人员众多、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10余件。广泛深入的社会服务,推动了我院办学水平的提高,加快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拓宽了就业渠道,受到了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专业简介
1、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狱政机构、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业法学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商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法学、中国法制史、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狱政机构、仲裁机构等从事法律相关的管理事务;在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司法实务、法律顾问等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
2、知识产权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公益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坚持法学和特定理工科专业相结合,强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备系统的法学和一个特定理工科专业的基本知识,又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运用能力的复合型知识产权实务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总论、法律职业伦理、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专利文献检索、管理学概论、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法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知识产权学科知识、熟悉信息通信技术,能在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科技局等部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事务;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等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实务及其他法律事务;在企事业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与保护工作。
三、特色专业、试点专业、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简介
四、省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简介
崔秀花,中共党员,法学教授。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任河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高校法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许昌市法学会副会长、许昌市委政法委法律顾问、许昌市人大立法委员会法律顾问、许昌市政府采购顾问委员会专家。研究领域主要为知识产权、经济法。荣获河南省优秀工会工作者、许昌市“道德建设好公民”、许昌市“文明标兵”、许昌学院首届“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巾帼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等。
王忠灿,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现任许昌学院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兼任河南省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许昌市法学会常务理事。许昌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许昌学院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课程入选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播出主讲的《大宋奇案》系列节目六十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