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航空工程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于2009年首次开始招生,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第一个航空航天类本科专业,于2015年成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及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近些年为航空工业、民航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航空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力学基础知识,掌握飞行器动力工程基本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飞行器动力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能在航空、航天、民航、交通、能源、环境等部门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它热动力机械的运行维护、生产制造与试验、设计开发与研究、技术服务与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飞行器动力装置基本理论和维修知识,学习航空发动机原理、航空发动机结构的基本知识,获得飞行器动力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能在航空、航天、民航、交通、能源、环境等领域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其它热动力机械装置维修、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飞行器动力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综合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基本工程能力;
(3)具有本专业指定专业方向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和维修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了解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领域内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飞行器动力装置科学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能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航空产业以及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干学科与课程
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振动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气体动力学基础、航空发动机原理、航空发动机结构、发动机控制系统、航空维修管理与技术、发动机故障诊断基础、航空叶片机原理。
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认识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发动机维修实习、热工流体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专业特色与就业去向
专业特色:航空发动机维修。
就业去向: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通用航空企事业单位等。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年至7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符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介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于2012年在河南省率先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专业隶属于航空航天大类,并对其它同类专业起到引领和协调的作用。本专业聚焦民用飞行器尤其是通用航空和无人机需求,依托河南省通用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近3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荣获包括全国“互联网+”铜奖和全国“挑战杯”三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40余项。本专业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工程实际,不断提高完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领域下力气、求实效。2018年获教育部批准,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UHI)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本专业现有教师10名,其中博士8名(4人为硕士生导师)。2017年第一志愿率100%,报到率100%,2018年第一志愿率100%,报到率99%。近年来的综合就业率为97.06%。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力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飞行器设计基本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飞行器设计、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能在航空、航天、交通、兵器等部门,在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以及飞行器制造和维护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以及在生产第一线从事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试验、维护、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提倡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的科学研究训练。本专业大力推行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在部分专业课中采用英文教材。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掌握飞行器总体设计、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等的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发展的前沿科技;
5.了解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发展动向,能跟踪飞行器设计的发展方向;
6.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课程
主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流体力学基础、空气动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无人机工程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系统设计、飞行器结构力学、飞行力学。
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社会实践、飞行器总体设计课程设计、小型无人机设计制作实践、飞机维修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年至7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符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介绍
一、基本情况
本项目融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科优势,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开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致力于联合培养优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合作方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University of the Highlands and Islands,UHI)为综合性大学,在英国苏格兰地区具有显著影响力。该校师资力量雄厚,坚持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本项目是我校特色专业与外方优势专业的强强联合,实现了中外优势教育资源共享。国际化教育理念将贯穿4年学习过程。实现了我校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与国际工程教育的接轨。将UHI在航空工程教育领域的新模式融入到培养方案中,形成具有实践优势和国际化视野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
该合作项目于2018年9月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并将于2019年9月开始招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力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飞行器设计基本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飞行器设计、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能在航空、航天、交通、兵器等部门,在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飞行器制造和维护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以及在生产第一线从事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试验、维护、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涉及自然科学基础(数学、物理)、人文社科、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等类型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习及相关的课程实验。此外,还提供由学生广泛选择的专业选修课。本专业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提倡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的科学研究训练。本专业大力推行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在部分专业课中采用英文教材。本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掌握飞行器总体设计、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等的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发展的前沿科技;
(5)了解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发展动向,能跟踪飞行器设计的发展方向;
(6)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能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航空产业以及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学制及学位
学制4年,全部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园学习。学生修满双方规定的学分,完成双方共同确定的全部课程,获得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授予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文凭,工学学士学位。
五、教学管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共同协商制订本合作项目全程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共同编制教学计划。高地与群岛大学负责本项目外方引入课程的专业教师的选派和培训、外方引入课程的教材及教学软件的指定(英国最新版原版教材和软件)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负责培养方案中除外方引入课程之外课程的教师及教材选定,负责学生的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包括招生、学员日常管理、食宿安排、运动场所的提供等。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课程的设置上,合作双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以满足双方学术要求为原则,由双方共同制定。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从而使项目培养的学生既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又能满足于地方经济的实际需要。项目所有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接受严格的动态监督和评估。
本项目的教学管理由合作双方派员成立的“中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高等教育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为保证项目质量,合作双方共同设计教学大纲、分享教材、交换课程列表、交换考试用卷和学生作业,且项目管理小组可以预先检查并核实双方的教学设施。
六、主干课程安排
1.学科基础课: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热工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Ⅱ、流体力学基础、自动控制原理Ⅱ、机械设计、机械振动基础;
2.专业必修课:航空工程专业导论、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英语(一)、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英语(二)、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无人机工程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飞行力学、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系统设计、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
3.专业选修课:CATIA应用(双语)、飞行器制造与装配工艺学、无人机组合导航技术、FLUENT应用(双语)、维修性设计与分析、复合材料。
七、引进课程:
1.工程力学
简介: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机械运动之间关系的科学。
主要内容: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平衡规律)、运动学(从几何观点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力学。
2.流体力学基础
简介:以低速不压缩流体动力学理论为主,对工程中遇到的实际流动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主要内容:流体基本知识、流体静力学与压强测量、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管内流动粘性阻力和能量损失计算、孔嘴出流与有压管路计算设计、量纲分析与相似理论。
3.自动控制原理Ⅱ
简介: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
主要内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连续、离散、线性、非线性等)及特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时域法、频域法等)和设计方法等。
4.热工学基础
简介:热能工程学的基础理论。
主要内容:能量转换,热量传递规律,各种热工设备的热效率,提高热效率的技术措施等。
5.机械设计
简介:机械设计中机器元件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械设计概论、现代设计法应用概述;从传递运动的角度讲述一些常用机构的应用和运动设计方法;从传递动力的角度讲述一些常见的机械传动的标准规范和设计计算方法;轴系的组合设计和选用计算方法;常用机械静联接(包括键、销和螺纹联接)和弹性联接(弹簧)的标准规范和计算方法等。
6.机械振动基础
简介:机械振动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振动系统及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单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的建立及对响应特征的分析,多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的建立的几种方法的掌握及其解的分析,振动实验方法的介绍及试验实例的验证。
7.空气动力学
简介: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空气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手段。
主要内容:低速空气动力学与可压缩空气动力学。
8.飞行器总体设计
简介:飞机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主要内容:飞机设计阶段的划分和飞机设计的依据,飞机总体布局形式和飞机气动布局的选择,飞机主要参数的计算,飞机机翼设计、机身设计、尾翼及其操纵面设计,推进系统、起落架设计,飞机操纵系统设计与分析,飞机性能的评估,飞机总体参数优化等。
9.飞行器结构力学
简介:飞行器结构力学发展过程以及设计思想的演变。
主要内容:杆件、板与壳等组成飞行器结构的基本薄壁元件的受力与变形特点以及相应的力学分析方法,静定杆系与杆板组合结构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静不定结构的分析方法,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飞行器中典型的杆、板与壳在轴压、侧压及扭矩作用时失稳的力学行为与分析方法等。
10.无人机工程设计
简介:无人机系统设计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主要内容:无人机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性能、基本构成、分类方法,飞行器的性能、飞行控制技术,地面控制站的基本配置、主要人员配备以及基本工作原理和方法。
11.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简介: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可靠性设计的概念、重要性,可靠性设计原理、可修复及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故障树分析方法;机械和航空器可靠性设计原理。
12.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英语
简介:分为两个模块,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水平。
主要内容:航空航天专业词汇,基础航空文献阅读、翻译,专业前沿技术文献阅读、翻译。
13.飞行力学
简介:飞行器在不同环境下的飞行规律。
主要内容:飞行器飞行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飞行原理,飞行器作为刚体在各种作用力、力矩、控制和干扰,随机因素作用下飞行器质心和姿态运动规律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14.飞行器结构设计
简介:飞行器结构设计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主要内容:飞行器的分类、组成和设计的一般过程,飞行器结构设计的思想与技术,飞行器的外载荷和设计情况,飞行器机体结构的特点、结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准则与方法,飞行器起落装置的形式及其结构特点、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复合材料结构的形式和设计原理、方法等。
15.飞行器系统设计
简介:飞行器系统设计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主要内容:飞行控制与制导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飞行器姿态系统仪表及惯性导航系统,大气数据仪表及综合显示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以及飞行器的供电系统等。
16.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
简介:适航标准、方法和应用案例。
主要内容:结构、操作和系统的适航方法;确定安全和适用目标的过程。欧洲和北美的民用适航应用状态,当前的适航法规和标准。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介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成立于2015年,属于教育部新批准的急需专业,具有较强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是学院管工结合、航空特色学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力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基本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能在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等部门,在可靠性工程设计、管理、研究以及质量管理、质量工程、飞行器设计等专业领域从事产品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设计以及试验(验证)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航空航天工程基础和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针对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体系,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相关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身心健康,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课程
主干学科: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维修性设计与分析、安全性分析与风险评估。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图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系统工程、现代产品质量管理、可靠性与寿命实验技术等。
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年至7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符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介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机械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1986年机电工程系创立伊始,就以《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科)专业招生,为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机械制造人才。1993年4月在原机电工程系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科专业(二年制)基础上,申请成功并试办《机械设计与制造(CAD/CAM)》本科专业。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要求,原《机械设计与制造(CAD/CAM)》专业便更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1年被评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级特色专业”和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是郑州航院首批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也是河南省第八、第九批立项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优良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使其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工程管理,具有管工结合、航空特色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得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复杂工程系统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理论,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产品研发、设备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的能力;
2.掌握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等工作所需要的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其用于机械工程领域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3.具有应用机械工程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分析与数据解释、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科学研究能力;
4.具备针对机械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5.具有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能力;
6.具有能够就机械工程中的负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7.理解与机械工程相关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
8.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创新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与机床。
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年至7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符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介绍
一、基本情况
本项目融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优势,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开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合作方美国加州浸会大学(California Baptist University,CBU)成立于1950年,是一所四年制综合性大学。素以一流的学术及卓越的师资而见著,教书育人一直是CBU创办以来所坚持的传统。建校以来,学校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先进教学设备,使大学的教学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的行列。美国西部大学排名第38位,也是南加州顶尖的研究生学位授予大学之一,机械工程课程已通过ABET工程认证委员会的认证。
本项目是我校优势专业与外方优势专业的强强联合,实现了中外优势教育资源共享,探索实现了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国际工程教育的接轨,积极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将高等教育新模式融入到培养方案中,形成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科人才培养的机制与体制。
该合作项目于2018年2月获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并从2018年9月开始招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应系统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工艺操作等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专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学制及学位
学制4年,全部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习。学生修满双方规定的学分,完成双方共同确定的全部课程,获得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授予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文凭,工学学士学位。
五、教学管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与加州浸会大学共同协商制订本合作项目全程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共同编制教学计划。加州浸会大学负责本项目外方引入课程的专业教师的选派和培训、外方引入课程的教材及教学软件的指定(美国最新版原版教材和软件)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负责培养方案中除外方引入课程之外课程的教师及教材选定,负责学生的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包括招生、学员日常管理、食宿安排、运动场所的提供等。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课程的设置上,合作双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以满足双方学术要求为原则,由双方共同制定。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从而使项目培养的学生既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又能满足于地方经济的实际需要。项目所有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接受严格的动态监督和评估。
本项目的教学管理由合作双方派员成立的“中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联合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等教育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为保证项目质量,合作双方共同设计教学大纲、分享教材、交换课程列表、交换考试用卷和学生作业,且项目管理小组可以预先检查并核实双方的教学设施。
六、主干课程安排
1.学科基础课: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I、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专业必修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与机床、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系统设计;
3.专业选修课:计算机绘图(AutoCAD)、机器人技术基础、机械专业工程讲座、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I、电机拖动、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Ⅱ、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机械CAD技术、现代设备管理、模具设计、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双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机械优化设计、航空材料、机械专业前沿讲座、模具制造工艺、MasterCAM编程及应用(双语)、机械专业文献检索、特种加工、先进制造技术、三维造型与应用、机械创新设计、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飞机制造工艺学、航空器检测与诊断。
七、引进课程:
1.电路原理
内容简介:课程介绍线性电路元件、 源、 基尔霍夫定律、 网格和节点方程、 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电阻网络分析、正弦稳态分析、功率和简单电路的瞬态分析。
2.静力学
内容简介: 力、力矩、自由体受力图、摩擦力、能量均分状况、直线的第一和第二矩、压力中心、质量和重力和惯矩的学习。
3.材料力学
内容简介 :压力和张力、压力转化、压力分析、张力、轴构件变量、横梁、扭转轴等的介绍和压力容器分析。
4.材料与制造工艺
内容简介: 机械工程设计中使用到的主要材料的性质,并介绍把这些材料转化为成品的制作过程。统计和概率在材料性能和制造中的应用。材料强度、材料性能和制造工艺实验室实验。
5.机械设计
内容简介:机械设计中机器元件的基本原理。包括对元件在静载荷和疲劳载荷下的分析,机器元件如轴、齿轮、皮带、链条、制动、离合器、轴承、螺杆驱动器和紧固件的分析、性能和选型。
6.控制系统
内容简介:运用根轨迹和频率响应方法建模、分析和设计模拟控制系统。介绍状态变量方法和数字控制,包括实时控制系统实验室项目。会大量运用设计工具MATLAB和SIMULINK。
7.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与可视化
内容简介: 采用专业计算机模拟的交互软件设计、分析和可视化工程组件和系统。
8.机械振动
内容简介:振动系统的理论和分析,包括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自由和强迫、振动、无阻尼。
车辆工程 专业介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是2015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在教育部备案建立的新专业。该专业于2015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在校学生有四个年级。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车辆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及利用、教学过程及管理、实践教学建设和毕业论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我省加强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推进汽车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发挥我院教育资源和教学管理优势,为培养河南省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提高河南车辆工程企业做出贡献。
一、培养目标
遵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车辆工程学科、机械学科及电气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车辆工程领域从事与汽车有关的设计制造、检测维修、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本专业主要学习车辆工程制造及机械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科基础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系统掌握车辆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控、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车辆工程专业所必需的设计、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语书刊和资料,具有一定的听、写、译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主干学科与课程
主干学科:车辆工程、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制图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工程材料、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设计和汽车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驾驶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年至7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符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工业设计 专业介绍
工业设计是工程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核心是产品设计,是技术、艺术和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工业设计是“为物品、过程、服务及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其服务对象包含各个领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密切相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基于学校航空为本的办学特色和“感谢工学”设计教研理念,结合本专业“创新性、实践性、交叉性”的自身属性,建立了服务航空、以人为本、提倡创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教学模式。本专业依托航空工程学院的机械基础,通过将工学与人文艺术结合,综合运用机械学、电工电子学、人机工程学、产品形态学、美学、艺术学及材料工艺学等学科知识,形成以工程与技术为支撑的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交互设计及人机功能性设计课程体系,研究工业化和信息化条件下产品的“人-机-环境”协调关系和工业产品设计规律,实现工业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和工程化设计,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航空产业及工业生产的各领域。本专业适应设计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建立综合性的设计教育体系,强调以设计为中心,有机地编排相应的支撑知识,使学生在这些课题学习过程中培养综合的设计创新、创意能力。在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的同时,也重视设计过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本专业重视未来高水平人才所应具有的工学和人文素养,强化数理知识及工学基础理论,秉承“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依托学院已有优势课程构造和优化专业课程,注重系统级知识体系的建立,本专业目前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专业培养特点概述如下:
1)本专业实施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后,可以充分结合个人发展规划和学习兴趣制定个性化的专业课程选修方案。
2)注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将工程实践训练、调研环节贯穿大学四年,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注重职业素养培养。通过概论课、专业课及各类讲座,培养学生具备工业设计方面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了解科技对于自然及社会的影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介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电气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95年设置《电气技术》(专科)专业,为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电气人才。2001年在原机电工程系的《电气技术》(专科)专业基础上,申请成功并试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2012年被评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级特色专业”,2013年又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本专业现拥有1个校级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实验中心”。本专业所属的一级学科“电气工程”是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一、培养目标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牢固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运动控制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电气工程、电力系统、电气传动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生产和研究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所必须的基本科学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在文化素质、德育、体育方面有较高的修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气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计算与仿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电气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方案、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气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课程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电机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控制、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力系统分析、过程控制、电气与PLC控制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供配电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等。
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年至7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符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