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报考问答
1.问:作为一所具有110年办学历史的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只是以矿业为主的行业型大学吗?
答:矿业大学≠“矿”的大学。正如交通大学不是只做交通的大学、师范大学不仅是只招师范生的大学一样,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多科性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经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
2.作为“国字号”大学,学校的层次和办学实力如何?
答:学校是首批国家211工程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矿业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4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2个学科获评A+,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获评A-。学校A+学科在全国高校排名并列第22位,工学门类综合指数在323所参评高校中位列第24位。
7个学科进入ESI前1%。ESI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学术机构和大学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7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
3.问:2019年学校有无“新工科”专业?如何招生和培养?
答:2019年学校设有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自动化等3个新工科专业。其中:
机器人工程在机电工程学院,以机械类招生。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机器人相关的机械、电子、计算机等领域的知识及技能。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开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计算机类招生。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相关的数据科学,数理统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自动化专业开设在信息与控制学院,以电子信息类招生。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智能机器人、智能检测与装置3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问:学校有没有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学院?如何选拔?
答:孙越崎学院是学校的拔尖人才培养平台,实行本硕博一贯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3+5”本科生直博计划和“3+2+3”本硕博连读计划。每年择优选拔90名学生,选拔范围是录取到学校国家重点学科相关专业(类)的新生,包括矿业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土木类、力学类、电气类、机械类、地质类、测绘类。学生于8月底按要求填写申请,根据高考成绩和复试成绩择优选拔90名学生。具体信息填报和选拔流程,请考生关注孙越崎学院(网址:http://syq.cumt.edu.cn)。
5.问:学生入校后可否调换或者重新选择专业?
答:学生入学后有三次专业选择的机会。
(1)获得优秀新生奖学金的学生可申请调整专业。新生奖学金条件:在各省本一线上前15%的理科生和前10%的文科生。
(2)对于所有普通类的学生,学校实行“零门槛”开放的转专业申请制度,要求每个专业拿出不少于本专业年级人数15%的名额,接受转专业的学生。
(3)按照大类招生的专业,在完成大类通识课程培养后,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及专业容量、学生成绩和志愿等情况分流至所录取专业大类中的相关专业。部分学院(如公共管理学院)实施专业准出制度,学生在大类内自主选择课程,根据所修课程确定专业,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专业需求。
另外,学校开设修辅专业,培养复合交叉性人才。
6.问:学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哪些举措?
答:学校秉承“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1)学校是全国最早开设《创造学》课程体系的高校,是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
(2)学校与大型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在全国24个省已经建立495个实践实习基地,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4个,另外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8个海外实习基地,每年投入本科生实习经费2400万元,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3)学校的高端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开放,面向本科生开设创新性试验项目,接受本科生个性化预约。
(4)学校建设有青创广场、智创空间的双创实践基地,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本科生参与各类实践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并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指导,每年受益学生数千人。
2018年,学生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4项,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5个金奖,以金奖数量全国第二、总分全国第五、江苏第一的总成绩,捧得该项赛事“优胜杯”。
7.问:学校有哪些高端的科研教学平台向本科生开放?
答:学校的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深部矿井建设技术、煤矿充填开采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工电子、矿业工程、能源化工3个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煤矿瓦斯治理、煤加工与洁净化利用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基本都面向本科生开放,优质的科研资源与本科教育相结合,开设创新型试验并接受本科生个性化预约。
8.问:随着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这方面人才培养有什么新举措?
答:(1)在计算机类中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和大数据新工科实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导师制创新培养模式。每班分别选拔30名学生,各配3名班主任、一名教授、一名青年教师、一名博士;分别从日常管理、学习辅导、大学生涯指导等不同维度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班级实行导师制,每2-3名同学配备一名学业导师,指导开展学习和科学研究,以及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并参与导师课题组的学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为学生未来学术生涯和发展前景创造空间。
(2)在采矿工程专业中设置智能采矿方向,引领矿业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9.问:学校是以工科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有什么特色,是否浓厚?
答:学校坚持“以高雅文化育人,培养具有宽广文化视野和浓厚人文情怀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的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开展“镜湖大讲堂”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邀请了李肇星、钱七虎、葛剑雄、张召忠、刘庆邦、庞中华、俞敏洪、龚琳娜、饶雪漫等百余位人文名家来校设坛开讲。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包含近百项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同学们在第二课堂的生活中与大师同行,与经典同在,在高雅艺术、经典文化、科学精神的熏陶中成长得更加坚实、更加精彩。
10.问:学生住宿、生活环境和条件如何?
答: 学校校园占地4413亩,南湖校区位于5A级云龙湖风景区,是花园式校园、全国高校最美校园之一。普通本科生宿舍4人一间,具有独立卫浴和空调、暖气;四个大型体育运动场馆,并建有标准化网球场、游泳池、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校内多个食堂不同风味全覆盖、有公共交通运行车辆等,生活条件舒适。
除此之外,学校更为本科生提供了一流的学习条件。图书馆是全国最美的50座大学图书馆之一,拥有藏书280余万册、数字图书789万册。图书馆和教室等场所均安装空调和暖气,学习环境优良。
11.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怎么样,社会评价如何?
答:学校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保持旺盛,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是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的5所高校之一。学校联系组织知名企业、事业单位、人才中心等来校招聘,每年在校内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6万个,供需比超过1:6。本科生就业领域包括先进制造、电力供应、信息、战略性产业、能源资源、经济商贸、政府机关等行业,就业地域以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和淮海经济区为主。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详情见本科招生网专业介绍。
经过学校的扎实培养,本科生普遍具备了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校本科毕业生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良好的职场能力,基本在3到5年内成长为单位骨干。根据第三方调查,学校毕业生业务过硬,岗位匹配度、就业满意度、对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满意度等均达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