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19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

日期:2021-03-12 18:46:06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扎实的中外文学史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化通论、现代汉语语音、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美学原理、大学写作等。

三、主要实践环节

(一)实践性教学环节

普通话训练(现代汉语语音课程)、公文写作训练(大学写作课程)、民俗田野调查(民俗学课程)、秘书工作实践(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摄影与摄像训练(摄影与摄像基础课程)。

(二)专业实训

文学鉴赏与应用写作实训、书法实训、朗诵与演讲实训、毕业论文、专业实习等。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学生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出版部门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文教学、文字编辑、出版、文学研究与评论以及文化、宣传等工作。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能力作为专业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及实施如下:

1.教学理念明确,核心能力突出。确立了“固本强基,突出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固本强基”是源、是面,即固守专业本色,筑实人文底蕴,压牢专业功底,增强发展后劲;“突出应用”是流、是点,即突出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打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二者结合做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最终使学生成为“能说”“会写”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师资结构合理,学生学有所依。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其中有省教学名师、省教学竞赛获奖者和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数人,教师专业素质过硬,人文修养深厚,师德师风良好,为人师表,德才兼备,关心学生,既能传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做事的道理。

3.课程设置规范,专业能力扎实。本专业按《国标》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主干课巩固其基础地位,以筑实人文底蕴,压牢专业功底,增强发展后劲,为此我们开出了以语言学、文学史、文学理论三个系列的专业主干课程,安排骨干教师授课,以使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系统的专业知识选修课开出特色,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和课程实践环节比例,培养学生文本解读、文字处理和基础表达等三种专业基本能力。为此,我们开设现代汉语语音、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外国文学作品选讲等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开设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

4.三大一流课程,打造专业金课。本专业的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三门主干课程被列为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每门课都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课程改革,现代汉语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中国古代文学的翻转课堂,外国文学的“读研写演”改革工程,改革力度大,教学效果好,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在其他课程中,不同的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个人风格,设计出了风格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元的授课形式中,寓教于乐,快乐学习,学有所获。

5.三大专业实训,夯实专业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写”“会说”的专业核心能力,我们在大三、大四阶段,开展了文学鉴赏与应用写作、书法、演讲与口才三个专业实训项目。文学鉴赏与应用写作包括文学鉴赏和应用文体写作两项内容,让学生主要通过对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古今小说、古今散文和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训练,掌握文本细读、文学鉴赏、文学评论和现代常用的各种应用文体的撰写能力。书法实训包括钢笔和粉笔两项内容,让学生主要通过对古代经典小楷的临摹,掌握硬笔书法技法,做到字迹清晰、规范、工整、美观,提高日常书写水平。通过实训,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就业、考研和职场对书写水平的需求。朗诵与演讲包括朗诵与演讲两项内容,朗诵实训通过对作品的朗诵训练,让学生掌握朗诵中的停连和轻重、抑扬顿挫,增强语音的吸引力、感染力。演讲分即兴演讲、PPT演讲、命题演讲三个模块。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迅速反应、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制作清晰简要的PPT,并用来辅助演讲的能力,以及根据特定题目撰写演讲稿,并能进行脱稿演讲的能力。以上三大实训,集中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能写”“会说”的专心能力。

6.各类学科竞赛,提升综合素质。在课堂之外,我们开辟“第二课堂”,举办文学创作、应用文写作、朗诵、演讲、书法、模拟讲堂、视频制作等各项比赛,同时整合学院网页、微博、公众号等资源,为学生展示专业实践能力提供平台。

7.创新创业项目,锻炼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我们搭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等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提供资金支持,学生可自主组建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互联网+等创新创业项目的设计、筹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既能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为将来就业提前积累实操经验。

8.举办学术讲座,开拓学生见识。一方面利用本校师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文化论坛和学术论坛。另一方面,依托云南大学师资力量,定期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院开展学术讲座、示范课和沙龙等活动。同时立足丽江古城文化资源,如雪山书院、十月文学馆、三联韬奋书店等文化单位文化讲座、沙龙、论坛活动,我们会为学生提供机会参加活动,接触大家名家。三项结合,立得住,引进来,走出去,全面拓展学生的学识学养。

9.多彩文娱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结合文学社、演辩社、汉服社和戏剧社等校园社团,举办各种诗词朗诵、知识竞赛、演讲与辩论比赛、汉服秀、戏剧表演等活动。同时通过举办迎新晚会、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等各种活动丰富同学样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耳熏目染中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

10.开辟读研通道,鼓励学生深造。为鼓励学生深造,进一步提高学历,我们定期举办考研动员会,邀请专业教师分享考研经验、考研方法和技巧,同时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帮助学生解答各类考研问题,进行专业辅导。专门开设考研复习室,教研英语培训班,从软件和硬件上全面支持和帮助学生考研。汉语言文学是学校考研人数最多的专业,不少学生还考取了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

七、技术技能证书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国家计算机二级、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等其他国家级证书,为以后更好地择业提供有力的支撑。

八、技能比赛

      本专业可以参加的院级学科竞赛主要包括六大门类共16个比赛项目:

1.演讲口才类包括模拟讲堂、朗诵、演讲、辩论4个比赛项目。

2.新闻传播类包括新闻摄影、新闻节目制作、新闻播音、节目主持4个比赛项目。

3.书法类包括硬笔、软笔、粉笔3个比赛项目。

4.文学创作类包括散文、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3个比赛项目。

5.秘书类有秘书基本功1个比赛项目。

6.心理类有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创作与表演1个比赛项目。

同时,鼓励本专业学生参加兄弟学院组织的各种学科竞赛,如外语学院的英语阅读比赛、英语翻译比赛等等。

九、其他方面

在毕业论文方面,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毕业论文形式多元化文案,鼓励学生以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多种形式进行毕业。成果类型包括毕业论文、论文论著、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等。

      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学生参加的文学论坛有“中国丽江国际当代文学论坛”和“丽江古城,名家讲坛”等系列活动,学生通过会中提问、会后采访、私下座谈等方式与各位名家交流,主要名家有: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勒齐奥、美国奥康纳奖得主西蒙·范布伊、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菲利普·图森,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刘心武、梁晓声、马原、阿来、刘恒、方方等,著名诗人王家新、于坚、欧阳江河,著名评论家耿占春、张清华及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等。学生纷纷表示仿佛经历了一场场“文学盛宴”和“文化大餐”,这些经历成为他们在学校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