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6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地理科学

日期:2021-10-09 12:44:12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我校地理科学专业隶属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该专业底蕴深厚教师教学水平高就业前景广阔。

作为我校成立较早的地理科学专业,1985年在张月丛、李春和等老教师的极力倡导下,开始在物理专业实行主辅修制,辅修地理专业主要课程;1989年改为物理、地理双学科制;1999年单独设置地理教育专业;2012年成立地理科学专业;2016年获地理科学专业学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地理科学专业逐步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学位适当、学缘结构优化、学术水平较高、研究独具特色的教学科研队伍;初步形成土壤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生态评价与补偿三个较为稳定且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专业研究方向;在省级教改项目的基础上,地理科学专业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三等奖;培养了4届优秀毕业生,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科研与教育事业同时为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湖北大学延边大学等等高校输送数十名优秀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

在全面面向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今天遵循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创新及实践为培养理念。地理科学专业制定了“适应中学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自然与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地理科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解决教学问题,具备较好的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具有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能够适应未来教师职业和社会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地理创新精神,胜任中学与中等教育机构地理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教师”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预期达到的目标:

1.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有高尚师德和深厚教育情怀,热爱地理教师职业,有成为优秀地理教师的意愿,乐于投身地理教学工作,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2. 具备全面地理素养和教学能力,能灵活运用教育学及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深入钻研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实现有效教学,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地理问题,培育学生地理科学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及环境观。

3. 熟悉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够运用班级组织与建设的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具备综合育人能力。

4. 具备终身学习、专业发展及反思意识,紧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不断将最新教育信息技术和实验手段融入课程教学,参加教学研究;并能够集体备课帮带新晋教师开展教学与教研工作。

5. 具备优秀教师潜质,胜任中学与中等教育机构地理教学及管理工作,逐渐成为当地乃至区域优秀工作者。

师资队伍

地理科学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0人,本科3承德市科学技术专家库入选专家3人荣获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校级教学标兵1人,校级教学新秀1人。

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高学历教师比例位居学校各专业之首,已形成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学位适当、学缘结构优化、学术水平较高、研究独具特色的教学科研队伍。

四、办学条件

地理科学专业现有实验室面积450m2。包括地质实验室、地球概论实验室、土壤生态实验室、地图制图与测量实训室、地理信息与遥感实验室。实验设备113套,共133万元,其中岩矿化石共60多万元,还有先进的地理信息科学实验仪器近50万元,包括微机(P5机型为主)42台(1台服务器),平板扫描仪、A0幅面彩色绘图仪、GPS接收机、电子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先进的处理软件ArcGIS序列软件, MapInfo, MapExtreme, MapGIS, Supermap,遥感图像处理系统ERDAS IMAGINE ENVY、 Ermapper, 空间数据处理软件等。

为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地理科学专业依托“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地理教学论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等省级教改项目,根据地理科学专业实际情况,结合多年对地理师范生及中学地理教师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现实需求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提出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课程实习(实验)、野外综合实习、教育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践及毕业论文组成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开阔视野,学院在与正定中学已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的基础上(2015-2020年,每年选10名优秀学生到正定中学顶岗实习),将签订长期合同。另,为防止因人事变动等因素影响野外实习,学校层次上与秦皇岛党校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五、专业建设

地理科学专业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梯队,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任课教师都有很强的业务素质、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治学严谨、专业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富有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队伍共同努力下,地理科学专业已经形成“教师教育底色、野外实习特色、小学期实训亮色”等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做精做强,做成品牌,促使人才培养符合基础教育实际需要,引领区域地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等级

授奖部门

2015

第二届全国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一等奖及二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

2016

河北省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活动

优秀指导教师及优秀调研报告

河北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河北省委等

2016

第三届全国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特等奖及一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

2016

G-time阅读吧

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

共青团河北省委等

2017

第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三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

2017

承德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优秀指导教师及优秀调研报告

承德市委宣传部、团委、教育局等

2018

第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大会示范奖

交流展示奖

中国教育学会

2018年

磨课比赛

三等奖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2019

行知天地——“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践行

三等奖

国家民委

2020年

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活动

一等奖

共青团河北省委等

在课程建设上,本着“主干优先、基础紧跟;注重实效、确保质量”等原则,分批次建设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经过多年努力,专业核心课程《世界地理》被评为校级精品课;《气象与气候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改革被批为校级教改项目;《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综合人才培养项目被定为校级级教学改革项目。《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遥感概论》、《地理教学论》等专业核心课被评为院级优秀课程。

在教学与科研上,地理科学专业教师2017-2020年度发表SCI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完成河北省教育厅人文重大项目1项,申报省级教改研课题2项(已完成1项),完成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项,完成河北省科技厅科普基金1项,建设并维护了冀北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网(https://www.hbkpyc.cn/member/index.php?uid=166)。

地理科学专业特别重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2016年吴才武指导的学生撰写的《承德典型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与人工种植模式调研报告》被评为河北省“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2017年杨依天指导的科技山野菜考察小分队获承德市“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小分队,《承德山野菜来源及空间分布调研》被评为承德市“三下乡”优秀调研报告;2017年孙百生民师之光小分队和武术戏调研小组成功立项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2018年,资环之光团队完成《承德市各县区殡葬文化调查》(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实践活动);2019年,葛伟、杨依天等专业指导学生完成3项“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并获一等奖1项。

地理科学专业学生连续4年(2015-2018年)在全国高校地理专业师范生“中教启星杯”教学技能大赛均获奖。其中,特等奖1次(仅2015年设有特等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大会示范课1次和交流展示课1次(2018年不设奖项,大会示范课为最高荣誉)。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河北省位于第一位。

总之,地理科学专业无论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教科研及学生培养等等方面,已具有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富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中学地理教师的能力,具备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