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哲学社会学院
哲学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求真书院)、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本专业在国内享有很高声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基础理论和政治哲学等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门类齐全,创新研究项目多样,学团社团活动丰富。本专业注重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有外籍教师2人,开设了专业英语、德语和古希腊语课程,与牛津大学、罗格斯大学、格罗宁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本科生交流项目。本专业重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长远发展,每年可选拔约25%本科生进入“求真书院”进行书院制培养并具有“推免”资格,另可推荐约25%本科生免试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流大学继续深造。 主干课程 哲学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I、II),中国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I、II),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普通心理学。 就业方向 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党校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自主创业。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类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类的特色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能力以及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学学科综合素养,包括社会学学科视角、社会学学科方法等。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学学科知识的基础,面向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能从社会学专业视角开展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服务的具有创业基本素养和开创型个性的高素质人才。 学生入学后实行按社会学专业类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第三学期后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本专业类主要面向的专业包括:社会学、 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 社会学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和国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社会学专业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与社会学调查方法和技能,准确运用社会统计和分析方法,分析研究社会问题。主要专业学习研究方向有:社会学基本理论、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等。 主干课程 社会学概论、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工作导论、西方社会思想史、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文化人类学。 就业方向 主要适应于国家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高等学校、各级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学理论及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也适合从事社会调查和社区管理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1、掌握社会工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知识,掌握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及主要伦理准则;2、掌握社会政策分析、社会问题调查及社会服务开发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3、具有开发社会服务项目、实施社会服务、运营社会服务机构的基本能力;4、熟悉社会服务于社会管理的主要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前沿理论和应用前景;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7、掌握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研究、社会政策倡导等基本能力;8、能灵活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多种专业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服务。本专业毕业生有两个发展方向,其一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其二学生可以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干课程 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概论、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心理学、社会问题、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社会工作行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就业方向 适合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发展、社会政策研究及社会福利管理与社会工作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适合在科研和教学单位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专业简介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熟练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服务意愿;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能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政策、公共管理学、社会保险、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福利发展史、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福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保险法理论与实务。 就业方向 适合在政府机关从事社会保障、民政、公共事业管理、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适合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社会保障、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适合在金融保险业从事保险经营、基金管理方面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适合大中型企业从事社会保险和人事管理工作。 应用心理学专业 专业简介 培养和造就拥有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接受过心理学科学思维和实验方法训练,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生活、民众心理的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本专业的主要方向是应用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及管理心理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各主要分支的研究成果,并能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管理以及家庭生活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 主干课程 普通心理学(Ⅰ、Ⅱ)、解剖生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史、认知心理学。 就业方向 主要适合于从事大众传播、组织管理、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广告宣传、公共关系、民意调查、心理卫生等部门的实际工作;各级学校和各类公众的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等领域中相关心理学内容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