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艺术学院
设计学类
专业简介 1994年吉林大学包装工程学院正式设立艺术设计专业,1997年成立艺术设计与包装学院,设计系随之建立。设计学科下设产品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及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暂时停招)。设计学科现有教师23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8名,讲师9名;具有博士学历1名,硕士学历17名。在校外设有三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一处写生实践教学基地,为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 专业内容 本专业类学生的专业课程主要学习设计史论、设计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接受计算机设计基础、构成等基础训练,分专业后分别学习有关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 学生入学后实行按设计学专业类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第3学期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 共三个专业方向: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 本学科类面向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及研究部门输送面向未来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功底深厚、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格健全、理想远大,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有: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中车集团、海尔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哈飞汽车、绿地集团、恒大集团、京东集团等大型企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等。
绘画
专业简介 绘画是指创作主体在一定绘画材料上进行相关专业训练,达到一定专业审美水准的视觉造型语言能力,它是沟通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的桥梁,也是展示审美理念提升审美品位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美术学科中重要门类,绘画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超专业技巧表现能力,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一定的文化层面上积极地提升和引导大众的审美。 专业内容 本专业类学生主要学习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绘画基本理论和专业实践知识,接受花鸟画写生、水墨人体写生、山水画创作、坦培拉技法研究、油画人体写生、油画创作、水彩全身像、水彩人体Ⅰ-Ⅲ、水彩画创作、版画造型基础Ⅱ、综合版画表现形式、版画命题创作、风景写生Ⅰ-Ⅳ、绘画毕业考察等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方向培养及分流 学生入学后实行按“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在系统学习基本理论和部分绘画基础课程后,第二学期结束后按国画、油画、版画、水彩分流,进行深入专业方向培养。 中国画方向 培养目标 中国画专业方向成立于2001年,本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传统中国绘画基础理论知识和国画造型能力以及开阔的视野和较为丰富的跨学科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中国画创新为重点的创作、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中国画创作相关的画廊经营管理、报社及杂志社美术编辑设计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专业方向内容(特色) 中国画专业方向的特色是以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古典文学和东西方哲学,借鉴书法与西方艺术有机部分,使学生具备中国画领域中的较全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结合临摹、写生和考察,培养学生对中国画基本的造型能力与创作能力。 专业课、基础课 素描基础、线描基础、色彩基础、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水墨人物临摹、工笔人体写生、花鸟画写生、山水画创作、工笔画创作、国画毕业创作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 适合到企事业单位、专业绘画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从事创作、研究和教学工作;到国家及各级党政机关、文化部门、新闻媒体单位、博物馆、画廊从事艺术策划、管理、理论研究等实际工作。 油画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 油画专业方向成立于2001年,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油画基础理论知识及油画写生与创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绘画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油画创新为重点的创作、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油画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管理与策划工作。 专业方向内容(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是以西方古典主义以及现代后现代油画和国内近百年油画发展为基础,以东北地区事物为主体表现内容,使学生掌握油画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法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注重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在重视技艺传授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另外,在教学中结合北方的地理环境与地域特色,以提高学生对油画的理解。 专业课、基础课 素描基础、线描基础、色彩基础、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油画静物、素描人体研究、综合材料研究、绘画语言训练、油画人体写生、油画毕业创作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 适合到企事业单位、专业绘画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从事设计、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到国家及各级党政机关和文化部门、新闻媒体单位、博物馆、画廊从事艺术策划、管理和理论研究等实际工作。 水彩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 水彩专业方向创建于2013年,本专业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塑造,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教授经典艺术传统与关注现代绘画前沿并举,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艺术素养与技法水准,培养具有国际艺术文化视野与中国艺术文化特色的新时代人才。 专业方向内容(特色) 水彩专业方向以发展当代水彩画艺术形式、本体语言和拓宽水彩画表现领域及审美规律为方向,以培养掌握扎实的造型基础和广博的艺术思维为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造型能力、表现手段和创作意识,形成了教学、科研、创作协调发展的教学体系。 专业课、基础课 素描基础、线描基础、色彩基础、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素描全身像、水彩人体、水彩全身像、坦培拉绘画、水彩画毕业创作、水彩画创作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 适合到企事业单位、专业绘画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从事设计、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到国家及各级党政机关和文化部门、新闻媒体单位、博物馆、画廊从事艺术策划、管理和理论研究等实际工作。
版画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 版画专业方向创建于2014年,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能力,灵活的头脑思维以及超强的艺术创作能力。多种版画技法的学习使得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运用创新型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塑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特艺术视角及鲜明的艺术语言。对造型艺术具备基础素描以及版画材料进行造型的能力,能够从事版画艺术创作、版画教学以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内容(特色) 版画专业方向所培养的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在数字媒体于一身、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意人才。另外,结合东北的地域特色与行业特点,实施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教学,扩大、拓宽与校外企业、实体的联合培养项目,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整合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知识教学与动手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 专业课、基础课 素描基础、线描基础、色彩基础、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凸版版画综合表现、凹版版画形式构成、丝网版画技法、版画命题创作、版画毕业创作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 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到国家及各级党政机关和文化部门,各出版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企业、公司从事艺术策划、设计等实际工作。
音乐表演
专业简介 音乐表演是音乐表演者进行二度创作,实现音乐审美理想及自身表达的一种专门能力。作为连接创作与欣赏的环节,沟通作曲家与听众的桥梁,音乐表演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应掌握驾驭乐器或嗓音的技能,还应对音乐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对受众的审美规律有全面的认识,兼具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职责,同时在国民音乐教育中还承担着传授表演技能与音乐知识的职责。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按声乐演唱、钢琴演奏、民族乐器演奏、管弦乐器演奏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及欣赏、西方音乐史及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声乐、钢琴、主修乐器、合唱、合奏、室内乐等与音乐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音乐表演专业方向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基本能力。 专业特色 依托综合性大学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资源,开设外国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史及欣赏、西方音乐史及欣赏、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等课程,授课内容涉及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学科,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以东北地缘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文化相关内容为主体,重点学习东北地区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多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文化的相关内容。 培养方向 学生入学后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在1-2学年系统学习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及欣赏、西方音乐史及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等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程(1)声乐方向主要包括:声乐、钢琴副科、声乐艺术史、声乐教学论、歌剧欣赏、合唱、舞台表演等。 (2)钢琴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钢琴、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概论、双排键电子管风琴、钢琴艺术指导、钢琴即兴伴奏等。 (3)中国民族乐器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主修乐器、中国音乐史及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民乐重奏、民乐合奏等。 (4)西洋管弦乐器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主修乐器、西洋管弦艺术史、弦乐室内乐、木管室内乐、铜管室内乐、管弦合奏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 就业主要面向从事专业音乐表演、国民音乐教育和社团音乐组织管理等工作。近几年,在音乐表演毕业生中,既有代表着本行业高水平的独奏(唱) 家,也有在各个层级团队中以合奏、合唱或伴奏的身份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演员,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群艺馆、文化宫等单位工作的音乐教师,还有在群众日常音乐文化生活场所或社区、社团等从事音乐表演或组织管理的音乐工作者。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专业简介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系统掌握音乐创作技能、听觉技能、指挥技能和其他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能够在文艺团体、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文化部门、传媒行业 等从事音乐创作、指挥、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学生主要学习作曲技术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作曲技巧;侧重学习作曲者,应全面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各种曲式和体裁的作曲技巧;侧重学习作曲技术理论者,应深入系统地掌握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本专业的学生须了解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历史脉络、前沿动态和发展前景; 系统掌握从事音乐创作、音乐指挥、音乐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创意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特色 依托综合性大学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资源,开设中国音乐史及欣赏、西方音乐史及欣赏、中 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等课程,授课内容涉及民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学科,丰富学生的 理论基础,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以东北地缘民族音乐文化相关内容为创作、研究的主体,重点学习和研究东北地区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多民族音乐创作相关内容。 专业课程 学生入学后按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先后开设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及欣赏、西方音乐史及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作曲、和声写作、配器、复调、管弦乐队器乐法、音乐综合实践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 就业主要面向文艺团体、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文化部门、传媒行业等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创作、指挥、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