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28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汽车工程学院

日期:2021-10-23 13:56:42

车辆工程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前身为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于1955年,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2009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及其它相关工业领域,特别是车辆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制造、实验测试、管理决策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优势显著,近三年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与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宽厚的机械工程与车辆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能够在汽车工业及其它相关工业领域,特别是车辆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制造、实验测试、管理决策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   工程制图、电工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控制工程基础、 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

就业方向    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动手能力强,工作岗位适应快,具有自主钻研和创新精神,工程师职业素养高的特点。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培养从事车辆 工程领域科学研究、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解决汽车重大核心关键技术问题的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能源与动力工程

1955年由原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和山东工学院的相关专业整合,成立了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经过60年的发展和凝炼以及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传承历史,开拓创新,现为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燃烧节能与净化分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汽油机煤气机分会、测试技术分会、中小功率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单位、代用燃料汽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吉林省内燃机学会主任委员单位。

原吉林工业大学热工教研室成立于1955年,在我国著名汽车动力学专家方传流教授、罗邦杰教授、著名热工专家李谦六教授、华自强教授、陈贵堂教授、郝玉福教授领导下,完成了早期的“工程热力学”、“热工学”“传热学”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出版了《工程热力学》等近二十本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统编教材。1984年成立热能工程系,从1985年开始招收热能工程专业本科生。1986年批准为“热能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0年-2006年,招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 

2000年热能工程专业与内燃机专业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后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按大类招生培养。2003年“热能工程”学科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4年,被确定为“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围绕汽车发动机、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与科研实力,是面向我国汽车行业培养发动机领域人才规模最大、最具行业影响力的学科,已成为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汽车能源与动力技术创新基地,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汽车动力系统评价基地,对全行业开放的产品开发基地。

培养目标    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理论,具备相应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及技术管理等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领域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能源、环境、热科学及动力系统等专业知识,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师职业素养,预期能够胜任能源、动力、环境、热科学等领域业务岗位工作。本专业属于能源动力类,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发展前景广阔。

课程体系    工程制图、电工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力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工程燃烧学、锅炉原理与设计、热力发电工程和制冷原理与设备。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相关公司、企业以及有关的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内燃机、热能工程和热工方面的研究与设计、教学、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工作。

 

工业

吉林大学车身工程学科是从1962年的汽车车身转化发展而来,1988年正式组建成立工业造型设计(汽车车身)系,是国内首个以汽车造型为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1995年组建中国首家“轿车车型开发中心,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内唯一的车身工程博士授权点,2003年国内首家自主设计建造汽车专用风洞实验室。工业设计专业现有工业设计本科专业1个,车身工程、艺术学硕士专业2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国内唯一的车身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造型方向是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工业设计系是汽车造型人才培养最早的教学单位,培养了大批车身和造型方面的优秀人才, 工业设计系主要面向汽车设计开发中车身方面的技术,在汽车造型设计、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被动安全性、结构设计与轻量化及生产制造、电器件设计与电动控制等方向进行教学和研究。

培养目标    掌握工业设计和车身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具备汽车车身结构与造型设计开发及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兼具工程与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与造型能力,毕业后可继续在机械学科领域深造,或在车身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实验、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具备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师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工业设计、车身工程领域胜任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工作。

课程体系    工程制图、电工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控制工程基础、制造工艺学、工业设计基础、汽车理论、汽车与车身构造、车身设计、汽车造型。

就业方向   国内外各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及汽车服务行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