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51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2021-10-23 13:57:15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专业成功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培养目标    基于“志高远、敢担当、基础厚、能力强、会创新、适应广”的育人理念,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业界精英。

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材料应用等领域从事生产、研发及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材料研发及加工制造专业领域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具备较好的材料设计知识、工程应用分析能力和良好的科学及工程素养,预期能够在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测试、分析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材料选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A、原子物理学A、凝聚态物理、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物理学ⅠⅡ、量子力学A、热力学统计物理A、金属材料学、普通化学、X射线学、高分子科学、专业导论、纳米材料导论、专业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科研训练、学年论文、认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验等。

材料类

材料类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金属材料工程模块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模块进行培养。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成型加工、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材料设计、性能检验、生产制造、管理规划等工作,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自我完善和实践创新以及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经过5年的工作,毕业生具备工程师及同等职称以上的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①金属材料工程模块

材料科学基础B(双语)、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性能与表征、物理化学F、金属材料学B、固态相变原理、凝固和组织控制原理、材料热力学(双语)、先进热处理技术及装备、复合材料学B、表面工程等。 

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模块

材料科学基础B(双语)、材料工程基础、有机化学G、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B、聚合物成型原理及工艺、聚合物成型加工设备及模具设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于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富有良知与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能够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检测及生产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深造。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B(双语)、材料工程基础(双语)、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性能与表征、结晶学基础、物理化学F、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粉体工程与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矿物材料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成功入选2019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入选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科技人才。毕业生能够在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冶金、焊接工程、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超塑性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跨文化背景及国际视野下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成为材料加工制造领域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业务骨干。

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B(双语)、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塑性成形模具数字化设计、材料无损检测、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