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适应上海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材料科学领域专业人士的实际需要,结合我校电力专业特色优势而开设的以电力材料为背景的材料科学专业,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识各种新型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和测试分析研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水平,既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质量检验与控制,新材科、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又能独立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教学工作和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本专业以电力行业为背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保障、以实习实践为辅助手段、以科创项目和导师制为补充,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和专业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材料科学基础、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
主干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材料研究方法、现代材料测试方法、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现代表面技术、化工原理、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就业领域/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材料、电力、化工、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技术等行业从事材料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应用、技术管理和营销等工作,可以到政府有关机构、科学研究部门、材料设计院及高等院校从事管理、科研、设计和教学工作,每年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
材料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水平,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开发及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良好思想道德,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学校电力学科优势,在材料、化学类交叉学科的基础上体现腐蚀与防护和应用电化学的专业特色。
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腐蚀与防护、电化学工程、现代表面科学与工程。
就业领域/就业去向
毕业后学生主要在能源、电力、电子、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每年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具有应用研究所需的基本知识,了解当前环境科学及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及研究进展,能够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水处理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技术开发、运行管理及教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本专业强调“优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模式,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污染控制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分析、工程设计、工业水处理、环境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学校的电力行业背景和快速发展的环保产业,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主线,在水污染控制技术、污泥减量化处理技术、电力行业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等领域已形成优势平台。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理论基础、一定的三废污染控制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的面向一线、面向电力的高素质环保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机械制图、化工原理、环境科学基础、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电厂给水处理工程、环境化学、电厂环境保护等。
就业领域/就业去向
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科技咨询公司、,以及设有环境学科的高校和中等专科学校、科研院所、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各企业污水处理站及化学分析室、水处理公司、电厂水处理车间、电力设计院、各种环保公司、电网公司、电力局等,每年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
应用化学专业
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相结合的具有电力特色的理工结合型专业。以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使命,利用学校工科优势,以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善于了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应用性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管理,掌握工业水处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具有应用研究所需的基本知识,了解当前水处理技术及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及研究进展,能够在水处理工程、环境保护、水质、燃料及工业油品的监督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技术开发、运行管理及教学工作的应用化学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良好思想道德,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建立注重学生个性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倡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观。探索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模式向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电力行业应用为主,涉及水处理领域,课程设置侧重在电力生产中的给水处理(纯水制备)、锅炉水质控制、冷却水水质稳定技术、工业用油、工业用煤和热力设备的腐蚀与防护等。
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制图、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专业英语、给水处理工程、热力设备水质控制、金属腐蚀与防护、废水处理工程、工业用油及处理、电厂燃料、化学仪表、膜分离技术、水处理系统程控技术、供水管网设计、金属材料等。
就业领域/就业去向
电力系统的化学水处理系统设备以及煤电、气电、核电、环保、冶金和食品、饮料等行业的水处理设备的运行、设计、安装、调试等,每年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为适应现代化工和未来化工的发展需要而设的一个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化工类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掌握以常规能源为主的能源高效转化、洁净利用和节能减排基础理论及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本专业制定了“厚基础、重专业、注重实践、突出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化工为基础,以“能源化工”为特色。根据国家新能源产业需求,旨在面向含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转化与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同时和国内外知名的企业、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践、继续深造以及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学术梯队完备,其中国家高端人才1名、上海市高端人才2人,同时正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面向海内外招聘高水平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
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设计、能源化工概论、石油化工工艺学、煤化工工艺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
就业领域/就业去向
近年来国内能源化工行业的增长率已高于GDP增长率,化学工程专业技术及由其衍生出来的其他科学技术,正在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国内外知名化工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就业地点重点集中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
2)未来5-10年能源领域产业研发工作人员、国内乃至国际新能源领域的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发人员、新能源材料研发与能源化工技术开发人员及上述领域需求的高精尖人才的储备人才。
3)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继续深造,成为能源化工领域的高端人才。
本专业适应面广,化工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各高校其他专业前列,合格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单位多元化,可在高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化工、电厂、石油、能源、环保、轻工、日化、食品、生化、医药、冶金、材料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等工作,或到金融、市场营销、商检、外贸、海关、政府机关等从事相关工作,一次就业率达99%。毕业生可以攻读化学、控制、材料、生物、环境、经管等专业的研究生,每年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