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1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人工智能专业

日期:2021-12-07 14:52:44

一、背景及概况

人工智能专业是中国高校人才计划设立的专业,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教育部2018年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发展。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人工智能在商务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专业定位为培养人工智能及其应用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并于2020年正式招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能与国际接轨,掌握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智能硬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智能系统设计开发、数据分析和社会职业能力,以技术组合创新为特点,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管理、项目开发,也能够自主创业的智能系统的应用型人才。

二、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自2016年开始筹建,2020年秋季正式开始招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3人(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4人;博士/博士后12人,博士在读2人。教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已形成智能系统与虚拟仿真研究所、智能计算与应用研究所、多媒体与机器视觉研究所三个科研团队。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点学科、新兴重点专业平台建设,现已建成业内先进的人工智能实训平台,有效提升了人工智能方向的师资教学科研能力。

2018年慈星智能产业园(宁波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与我院达成深度合作框架,人工智能类的实践课程以项目形式进入产业园中孵化迭代,其中优秀的项目由企业对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已经与慈星集团、文谷科技、捷创技术、宽邦等企业就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达成战略合作,这些企业将为人工智能类课程提供数据支持,并提供企业实践与生产力转化接口。同时通过与企业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深度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于2020年获全国人工智能创新高校奖一等奖。 

三、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网络数据库系统与开发、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学基础等。

人工智能技术方向专业课程:认知科学导论、互联网信息分析、数据可视化设计、机器学习、生产与运营管理、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数字图像分析等。

此外本专业还开设了智能物联、智能商务及智能制造3个专业拓展方向的相关课程。

四、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毕业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应获得以下知识能力:

1、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及逻辑设计能力。

2、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算法分析的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从事智能系统的开发能力。

4、通过对智能制造等系统的数据分析、形成决策支持的能力。

5、系统地接受计算机工程的训练,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6、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专业建设成果

本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近年来累计科研经费达到400多万元,教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市厅级项目16项,紧密与地方产业结合完成横向项目20余项。教师已获得多项省课堂教学改革等项目,出版多部教材,在建多门精品课程;多次指导学生在“互联网+”竞赛、程序设计大赛、多媒体设计大赛、机器人竞赛、智能车竞赛中获奖。

六、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以及各公司从事智能系统应用与开发、机器学习算法设计、技术支持、培训教师、项目经理等工作,经过一至两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到IT企业从事智能系统工程师、智能算法工程师、技术主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