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2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心理学院

日期:2022-02-24 10:04:28

一、历史沿革
       心理学院于2007年4月获准筹建,并于2008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学院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学校最早具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四级办学力量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的办学历史始于1941年国立中正大学的社会教育系。历经70多年的跌宕起伏和艰苦探求,一代又一代心理学人秉持“静思笃行、持中秉正”校训,坚守“质量立院、人才兴院、创新强院、文化铸院、和谐荣院”理念,薪火相传、励精图治、敢为人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心理学科。尤其是近10多年来,学院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瞩目的成绩。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行政教辅人员14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5%以上;博士生导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江西省教学团队2个。
 三、学科建设
      学院把学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立足高起点,瞄准世界心理学研究前沿,走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的创新之路,积淀了厚实的学术底蕴。心理测量学方向已进入全国领先行列,思维心理学研究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心理学科被江西省确立为一流成长学科;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为江西省省重点学科;心理学专业为江西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在全省高校专业评估中获得第一名;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心理学探新》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专业期刊。主要科研平台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协助单位、江西省心理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大数据的教师质量监测与提升”、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婚姻家庭与儿童心理咨询“江西分中心”、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西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等。
四、教学科研
      学院组建了脑与认知、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健康与临床心理、心理发展与教育、社会与经济心理五个学术科研团队。近年来在研项目共计5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2项,中组部、教育部、卫生部、人事部、国家汉办等部委委托项目20余项,江西省社科规划、江西省教育规划、江西省艺术规划、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在全国一类核心学术期刊以上出版物发表论文209篇。《心理测量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心理学》和《幸福心理学》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胡竹菁编著的《心理统计学》和戴海琦等编写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被列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心理测量学》教材获批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心理统计学》教材获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五、合作交流
      学院重视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心理统计与测量研究团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2011协同创新中心相关工作(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项目)。学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展了联合培养教育心理学专业教育测量学方向硕士研究生项目。学院与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院开展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开展师生交流合作项目。依托心理统计与测量团队组建了学校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所,承担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
 六、党的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学院党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责任,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为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保证。迄今为止,学院共有5个党支部,15个党小组;教工党员36人,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60%左右。2008年学院被学校确定为首批“党建示范点”,2009年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心理学院教工党支部“江西省高校先进党支部”和“江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0年授予心理学院党员活动室“省高校示范性党员活动室”,2011年授予教工党支部“江西省高校党建示范点”称号,教工党支部荣获2013-2014年度江西师范大学先进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荣获2015-2016年度先进党支部。
七、学生工作
      心理学院学生工作坚持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途径、新方法,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创新管理模式,开展四个“一助一”结对帮扶活动,着力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管理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丰富多样的实践和实习基地,包括江西师大附属小学、南昌大学二附院、江中集团、浙江给力教育公司等多个机构,为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搭建平台;探索就业工作新路子,开展教工党员帮扶就业活动,实施就业导师制,提高就业服务质量。近年来,学院多次荣获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生在各类学术竞赛中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奖励;近百人次考取国家公务员和名牌高校研究生。人民网、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媒体先后对学院学生工作进行报道。
 八、社会服务
      学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广泛参与社会服务,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学院大力开展国培项目,近年来圆满完成1000余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学院还与高安师范、九江职业大学、南昌十七中、南昌监狱、南昌女子戒毒所等单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义务提供专业服务;学院组建了南昌预备役师政治工作分队心理咨询组,提供专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得到了江西陆军预备役师政治部政治工作分队的高度评价;在疫情期间,学院还成立了线上的公益心理援助小组,以帮助减小疫情期间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九、发展蓝图
      学院将按照学校“保二争一,接近百强”的总体发展目标,立足江西实际、突出整体优势,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和建设为关键,以管理制度创新为依托,以学院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保障,按照学院“全省第一、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四级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强化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科研和实践能力,坚持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学生培养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
      学科发展:不断挖掘内部发展潜能,实行人才队伍梯队化建设,通过高位嫁接与引领、潜质发掘与培育提升人才质量,支撑学科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提升学院学术声誉。
      平台建设:以已有科研平台为依托,积极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潜心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优秀成果;整合资源加大对心理统计与测量中心的扶植力度,争取获得更多的国家级大项目和科研成果,为心理统计与测量中心团队获批国家级研究基地创造条件,为学院的科学研究上水平、上台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目标定位:到“十四五”末,逐步实现师资队伍科学合理、管理机制优化高效、科研教学与实验设备精良、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学院文化氛围和谐向上,总体水平和发展指标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使学院发展迈上新台阶。


 ※应用心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相关理论与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学校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所授主干课程
       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心理学理论体系、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团体辅导理论与技术、心理咨询实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沙盘游戏与治疗等。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掌握了现代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学应用的基本技能,获得心理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胜任大学、师范院校及科研部门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与医院机构的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在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个体健康促进和工作效能提升方面心理学的工作。
        
※心理学

    本专业分为心理学(师范类)、计量心理学2个专业方向。
      心理学(师范类)方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信念坚实、知识扎实、为人踏实、作风朴实,具有高尚师德、深厚心理学专业底蕴、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毕业生能胜任心理学教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研究与管理工作,成为引领国家和服务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卓越心理教师。
       (二)所授主干课程
       心理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能力:(1)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走向,具有较宽的知识面。(2)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具备实验研究、问卷设计、数据统计分析,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具备基本的心理学及心理教育的科研能力。(3)掌握心理统计与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4)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5)具备与心理学相关的实验操作与现场研究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对心理学(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定位:
      1.知识整合
      专业主干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心理学史、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spss统计软件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咨询与实务、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数学等。
      2.技术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设计、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团体辅导理论与技术、问题行为功能性评估与干预、家庭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辅导与治疗、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员工心理援助(EAP)等。
      3.教学实践
      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实践、教师职业技能综合实践、婚姻与家庭咨询理论与实践、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教育见习、毕业实习(专业实践)。
      4.就业方向
      中小学心理课教师、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
      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行政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学和管理工作。
      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以及其他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学和管理工作。
      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合格预备生。
      计量心理学方向 (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心理学基础知识、熟悉心理统计与测量学相关理论与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学校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从事心理统计与测量学相关工作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方向介绍
       计量心理学是以应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一个领域,是保证心理学研究设计、数据获取过程及数据结果分析科学性的最重要学科。计量心理学的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研究设计、模型建构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基本统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编制实践技能等。计量心理学主要培养具备心理学基础知识、熟悉心理统计与测量学相关理论与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培养目标对心理学(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定位:
      1.知识整合
      专业主干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高等数学、心理学史、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现代心理测量学理论与技术基础、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线性回归、心理学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等。
      2.技术融合
      计算机编程技术(R语言与Matlab)、心理统计学软件Mplus应用、现代心理统计学技术、心理学测量软件应用、心理统计学软件应用、现代心理统计学技术(SEM)、人才测评实务、认知诊断理论、心理统计测量软件实践与开发、大规模测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实务、心理与教育统计计算。
      3.教学实践
      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实践心理统计测量软件实践与开发、大规模测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实务、人才测评实务、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教育见习、毕业实习(专业实践)。
      4.就业方向
      计量心理学是以应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一个领域,是保证心理学研究设计、数据获取过程及数据结果分析科学性的最重要学科。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学校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从事心理统计与测量学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