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文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肇始于国立中正大学文学系。建国后,历经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数十年的发展,于1994年正式确立学院建制。胡先骕、王易、姚名达、肖涤非、胡守仁、余心乐等一批著名学者曾先后在此执教。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院形成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人才辈出,已发展成为江西省高校学科特色较为鲜明、教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培养中文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重点文科院系,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江西省高校“八五”至“十三五”重点学科,现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全国四星级学科。1981年,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获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B-”(前40%)学科;2017年,获批江西省“双一流”学科,并于2020年通过终期验收(合格)。另设有学科教学•语文(1999年)、汉语国际教育(2009年,全省首批)2个专业学位点。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叙事学研究中心)。多年来,秉持优势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理念,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中,叙事学研究、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在全国学界反响较好。
文学院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创设了文艺理论、语言文字、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文教育、写作、汉语国际教育等八个教研室。汉语言文学(师范)是江西省高校首批品牌专业,2007年被确立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已完成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二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2016年开始招收本科留学生。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以学科为依托,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已建设成为江西省高校同类专业中整体实力较强的专业,在2015年、2016年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分别获得全省高校同类专业第一名。中国校友会2017中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排行榜数据显示,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位列全国第22名,为五星级专业。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达45部(其中,《中国叙事学》英译本在全球知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教材10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6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2项、重点项目5项),另承担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语委项目在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近13项。
学院倡导、践行科学人才观、总体人才观。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学科方向布局均衡、学术水平高、教学教研能力强、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9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9人(含低职高聘教授2人),副教授30人,未评上高级职称的博士(含校聘副教授)2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4人,江西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江西省社会科学中青年专家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重视教育传统,遵循教育规律,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基于卓越教育理念,学院着手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并积极探索本科生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卓越语文教师、创意写作人才培养模式。近十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西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学院现有本科生1470人(含留学生29人),在读硕士生430人(含留学生5人),在读博士生46人(含留学生2人)。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左右,师范生对口就业率50%左右,考研录取率20%以上,位居学校前列。
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1974年,创办了面向基础语文教育的刊物《读写月报》。该杂志为江西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学院积极参与“国培计划”项目,具体负责江西省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计划项目。2017年1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方言文化教育工作站在学院挂牌成立,江西方言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全面启动。
学院积极构建教育国际化理念,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近年来,更是有效搭建师生出国(境)访学交流平台。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已经建成的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巴勒斯坦圣城大学孔子学院等,输送师资,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先后3次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院每年均有优秀本科毕业生前往从事志愿者工作。
※汉语言文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信念坚定、情怀深厚、师德高尚,具有深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底蕴、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学语文教师,毕业生具备卓越教师潜质,能够成为引领国家和服务地区基础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骨干人才。
(二)所授主干课程
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美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史、写作、逻辑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文艺心理学、文学评论与写作、语文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英语、体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实用软件OFFICE、语文阅读学、文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民间文学、秘书学概论等。
(三)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胜任各级各类基础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能胜任各行业部门(如党政机关、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各层次的语言文字及相关工作;能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比较优质的生源。
※汉语国际教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新时代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及全球化需要(社会面向),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素养),拥有较宽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和中外交流能力,掌握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理论、教学技能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文秘、对外文化产业管理、中外文化交流及其他涉外方面工作(服务领域)的“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人才定位)。
(二)所授主干课程
语言学概论、写作、现代汉语、外国文学、英语口语、英语听说、英语阅读、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西方文化背景、西方文论专题、中国文学批评史、汉语史、文化研究、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作品选读、英语写作、文字学等。
(三)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胜任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能从事基础教育相关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能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等部门的文秘与管理工作;能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比较优良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