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创于1985年,办学三十五年来,秉承“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院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特色强院,以“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培养目标,着力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和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学院办学水平位居江西省前列,是国内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一、历史沿革
1985.05—1994.12,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1995.01—1996.06,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1996.07—2003.07,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03.08—至今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二、基本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本科生1422人,统招硕士研究生211人,博士生5人,海外留学生85人。
现有3个本科招生专业, 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1个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方向,2个博士培养方向, 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三、师资队伍
学院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团结奋进、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在编在岗教职工总人数107人,其中:专职教师92人,教授16人、副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4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模范教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西省师德标兵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3人, 省高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1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 2 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2 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 1 人。
学院现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6门省级精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近年来,出版了8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省部级优秀教材,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四、人才培养
今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3个专业招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并入选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建设计划和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6年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中荣获全省第一名,于2019年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优势专业,并于同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加强本科生教育。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宗旨,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专业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近五年来,学生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奖励200多项,成功申报学校实验开放项目、创新创业课题100余项,完成和维护校内外各类网站60余个,完成各种项目实训70余项。
注重研究生教育。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 2 门;着重加强研究生求实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了江西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与省内外10多个企业建立了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基地;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国家和江西省数学建模比赛获奖40余项,参加江西省首届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竞赛获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初次就业率均为100%。
开展国际化办学。自201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华留学生。共有本科留学生95人,研究生留学生5人。在各类中外文化交流竞赛和展示中表现出色,取得良好成绩。
在几代计算机人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已培养了各类学生万余人,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品德优良、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勇于创新的计算机专门人才和双师型计算机教育人才。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工作敬业求实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类(软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1个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方向(现代教育技术),1个博士培养方向(中文信息处理),拥有 6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并入选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建设计划和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并于 2016 年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中荣获全省第一名,于 2019 年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同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学院成为江西省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盟牵头单位。
学院已建成江西省高等学校物联网与智能计算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性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分布式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和网络化支撑软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江西省高校软件科学技术中心。参与建设江西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大数据的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形成了以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建设体系与研究平台。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了四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十余项。
六、教学基础设施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软件综合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网络工程与安全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和物联网实验室,面积达3000平方米。学院为学生开设了自主管理的创新实验室和课外活动室。不断优化的办学条件为学院的稳步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保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本科)
本专业毕业生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硬件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能够适应学科的新发展,有较强的程序设计与计算思维能力。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调试、测试和开发的技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科研和开发的基本素质。毕业生可在互联网IT企业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系统的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主要课程:信息技术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移动软件开发、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与结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概率统计、人工智能、数据库设计、马克思主义原理、英语、法律基础、体育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本科)
本专业毕业生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硬件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能够适应学科的新发展,有较强的程序设计与计算思维能力;熟悉教育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初步培养了教育科研方法,为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毕业生可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互联网IT企业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开发和运维工作。
主要课程:信息技术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概率统计、人工智能、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方法、英语、马克思主义原理、体育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大数据科学和技术所需要的计算机、数学、统计、信息管理等基本素养,系统掌握了从结构和非结构数据中挖掘未知模式和有价值的信息的一整套科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数据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具备数据科学家的基本素质;熟练运用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可视化技术、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大数据技术,具备大数据工程系统架构设计、大数据系统集成、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大数据系统运维和数据安全等能力;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以及大数据的系统集成、数据分析处理与数据采集、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计算思维导论、信息技术导论、新生名师导航、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数据采集技术、网络操作系统、海量存储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计算统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计算(Hadoop、Spark等)、数据可视化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统计、哲学、英语、法律基础、体育等课程。
※人工智能(本科)
本专业毕业生系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坚实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数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机器学习、 数据智能、认知科学等新兴知识,掌握计算机智能软硬件、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众多先进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并特别具备结合实际行业领域需求的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相应领域从事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模式识别基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信号处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高等代数、离散数学、概率统计、运筹学基础、知识图谱、虚拟现实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