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87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日期:2022-02-24 10:38:40

一、学院简介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简称化生学院)现设有化学、应用化学、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共6个本科专业。现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本科生近1300人。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并于2012年首次招收药学硕士研究生,实现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新突破,现已招收10届研究生共292名,现有在校研究生120名。

承办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生物与化学工程专业协作会第二次学术年会

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8人,讲师36人,硕导23人;博士47人,硕士3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高校重点学科领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市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10人。

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现有省级“天然药物创新”院士工作站1个,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生物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发与应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省级“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应用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个,省“药学与制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

院士工作站揭牌

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6000余平方米,其中重点实验室面积达2140平方米,内设专业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等,拥有核磁共振波谱仪、有机元素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高档精密仪器设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全院共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99项, 其中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申请专利135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77项,授权25项,公开16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授权43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约1096篇,其中SCI收录190篇。

学院多年来坚持以抓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以生为本,多措并举,构建学风建设和考研服务工作体系,大力推动本科生考研工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成绩连年攀升,特别是2020届本科生考研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再创新高,本届334名毕业生中108人考研上线,录取95人,考研录取率达28.4%,较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浓厚的考研之风届届相传,在学生中形成了好学上进、奋发向上的优良学风氛围。

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

学院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了60多个教学科研基地,实行学研产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五年来,本科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屡创佳绩,在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江西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等各类比赛中,学生团体和个人获得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及单项奖项共计80余项。学院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近90%,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扫码关注化生学院

网址:http://hsxy.jxycu.edu.cn/

电话:0795-3201512(综合办公室)

      0795-3201987(教学与科研工作办公室)

      0795-3201105(学生事务办公室)


二、专业介绍

1.  化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培养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同时初步具备化学学科应用研究能力。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学教学论等。


2.  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贯彻“厚基础、重特色、突出工程实践”的培养方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围绕新能源等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培养理工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应用化学专业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电化学特色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电化学及精细化工专业基础和行业国际视野,了解电化学及精细化工的前沿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电化学原理与方法、化学电源、精细化学品化学及工艺、电化学专业实验、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企业管理等。


3.  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紧跟学科前沿,全面推行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着力培养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药学和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药学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要。

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生药学、临床医学概论等。


4.  制药工程

培养目标:利用药学与化学工程相结合的工科类专业优势,构建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线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制药企业或行业从事制药工艺开发、设备运行与维护、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药品检测、药品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化工原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工程制图、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等。


5.  生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依托国家特色专业优势主要是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工程学基本知识,掌握生物产品大规模制造的科学原理,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以上游技术(生化分离、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为基础,以下游技术(生物反应过程、生物物质的分离纯化等)为重点,培养从事食品开发、生物制药、农产品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新型应用人才。

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设备、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

6.  食品质量与安全

培养目标:是以化学、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生产、营养、安全与管理,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和储藏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健康。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食品生产工艺、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和食品法规与标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毒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