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88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日期:2022-02-24 10:39:50

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宜春农学院,上世纪70年代为宜春地区农业干部学校,1985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宜春农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中国教育部批准,与宜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宜春学院,其中原宜春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农学系、畜牧水产系、园艺系合并成为宜春学院农学院,后于2006年更名为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自1985年农专招生以来,“农业”的火种一脉相承,从未间断,体现了学院浓浓的农业情怀。

学院现拥有1个江西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平台(江西省高等学校硒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一级实验室:植物科学实验室(该实验室为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科学实验室和资源与环境科学实验室。下辖25个二级实验室,主要的二级实验室有: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宜春市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实验室、植物形态与分类实验室、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实验室、动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数码互动显微系统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实验室、农畜产品加工实验室、土壤肥料实验室、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园林绘图室、园林画室、动物外科实验室、兽医药理与病理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共计有实验室面积36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为2700万元。同时拥有种植和养殖两个校内教学实训基地。

学院现设有农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园艺、园林、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7个本科专业。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办学之路,以专业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两个重要抓手,提升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学院七个本科专业中,有多个专业分别进入国家或省级本科质量工程建设的项目之一。其中, 环境科学、园林专业被评为省一流学科专业,农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园艺专业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全校唯一);动物科学专业被教育部被批准为“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江西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园林专业为“江西省卓越农林培养计划专业”。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

近年来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数量稳步增加,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3人,硕士学位教师34人,60%以上的教师拥有高级职称,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高职称、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整体素质较高、梯队结构合理的高层次教师集群,为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保障。

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上百家农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三年来,合作企业在学院分别开设了“瑞鹏班”、“大北农班”、“正邦班”等,开展讲座近80余场,举办专场招聘会70多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000多个。企业在学院先后设立了“瑞鹏奖学金”、“正邦奖学金”、“大北农奖学金”等,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累计达二十多万元。学院被评为大北农集团“全国十个最佳合作院校”之一。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整体良好,近年来各专业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0%以上,2020届生科院毕业生共320人,157人报名参加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人数105人,录取率达报考人数的66.9%,总录取率达毕业生总数的32.8%。近四年来,学院累计有超过200多位同学考取了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考研录取人数占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20%。同时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三支一扶和村官的毕业生人数也呈上升势头。


经过60余年的历史积淀、薪火相传,学院扎根赣西大地办教育,立德树人、大爱育人,主动对接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西乃至全国农业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网址:http://sm.jxycu.edu.cn/

电话:0795-3202591(综合办公室)

      0795-3202591(教学与科研工作办公室)

      0795-3200278(学生事务办公室)

二、专业介绍


1.  农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新时期国家产业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具备坚实的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及生物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县乡基层农业行政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行政管理、农技推广、科技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或在有机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及其相关领域创新创业,或在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的综合型、应用型和创业型人才。 

核心课程:植物生理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病理学、耕作学、农业昆虫学、种子学、种子生产学、现代农业技术。

农学专业学生实践


2.  园林(江西省一流专业,江西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具备园林植物、观赏园艺、风景园林、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市政园林绿化企业从事风景园林、城镇绿化、市政建设、居住区建设等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工程、园林设计、园林艺术原理、设计初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


3.  园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调控、品种选育、产品采后贮藏与加工、产品经营与管理及绿化施工养护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以及艺术修养、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适应新时期国家产业战略性调整需求,能在园艺(果树、蔬菜和花卉)、园艺商贸、园艺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植物学、花卉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设施园艺学、植物组织培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林树木栽培学。


园艺专业学生赴庐山学习


4.  动物科学(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江西省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动物科学相关领域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接受从事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在动物科学及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动物科学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猪生产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禽生产学。


5.  动物医学(宜春学院“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立项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动物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兽药开发、畜产品卫生检疫、宠物医院及相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解剖学、兽医病理生理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动物医学第五届新瑞鹏班开办


6.  环境科学(江西省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与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企业与科研单位从事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环保技术开发、环境咨询和环境执法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其他行业分析检测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学、仪器分析、环境管理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学、环境信息系统。


7.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一定数理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具备野外综合考察、社会调查、实验分析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数据能力,具有定量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规划与管理、城乡规划与设计、国土资源调查与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乡村振兴、区域发展规划等领域的研究、教学、应用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人文地理学、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住宅区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专题地图、GIS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及应用、土地评价与管理、不动产评估、测量与地籍测量。

学生在国土局参与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