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政法学院
一、学院简介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简称“政法学院”),前身为宜春师专政治教育系,2006年正式更名为政法学院。现有法学、知识产权、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四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近1098人。 辩论比赛 学院拥有一支师资梯队合理、专业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的54位教职工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18人,9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院现有江西省首届普通高校金牌教授1人,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诉讼志愿专家2名,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会会员1名,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法学会会员1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宜春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金牌主讲教师3人,市级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2人,具备国际教育背景专任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3名,外聘兼职教授数十名。 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入选最具影响好项目 学院设有法学专业教研室、知识产权专业教研室、公共管理教研室和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宜春学院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中心”、江西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江西省法治乡村建设研究中心暨江西省“法律明白人”培训基地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模拟法庭、法律事务服务中心、综合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其中,模拟法庭既可用于大型学术讲座,也可用于实践实训,为学生进行法律训练和能力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证据鉴识实验室配置了可供开展现场勘查、指纹比对、痕迹提取、电子数据取证、电子物证检验、文件检验等工作的教学仪器设备。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已与北京中伦文德(长沙)律师事务所、北京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宜春市人民检察院、袁州区人民法院、丰城市人民检察院、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宜春市城市管理局、袁州区官园街道、袁州区凤凰街道办事处、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甘雨律师事务所、鸿运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共建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江西省法治乡村建设研究中心 学院秉承“以科研促教学、教学与科研共进”的宗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CSSCI刊14篇,人大复印资料5篇。出版著作27部,同比增长900%;中标国家级社科课题6个,同比增长600%;省部级课题22个;地厅级课题71个;横向项目25个,合同到账经费665万元,教师年人均经费12.31万元,高于学校人均经费近1倍。全院共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宜春学院—人文楼 “十四五”时期,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院办学定位,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要求,紧紧围绕学校“有特色、高水平、地方性、应用性”的发展定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办学实际,统筹规划学科专业布局,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有系统理论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有良好人文素养、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Scanning Time 网 址:http://zf.jxycu.edu.cn/ 联系电话:0795-3201233(办公室) 0795-3200832(教务科) 0795-3200832(学工科) 二、专业介绍 01 法学 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公正、高质、高效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毕业生以适应领域广泛和择业竞争力强为主要特点,可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企业管理、合同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在立法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政执法等工作;在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从事治安管理、案件侦查、法律监督、审判、监狱管理等工作,担任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人民警察等;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担任律师、公证员、仲裁员、企业事业法律顾问等;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法律教学与研究工作。 江西省“法律明白人”培训基地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模拟庭审现场 02 公共事业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知识和能力兼备,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公共、协作和市场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管理工作和事务性工作;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工作;科教文卫体、供电、供水、供气、邮电、公交、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部门、公用事业部门及其他非营利组织(中介机构、公益团体和社会福利部门)公共事务管理、咨询等工作;电力企业及其他企业行政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参加比赛 核心课程:管理学、政治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 03 知识产权 培养目标:本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同各级法院、检察院、地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事务所等部门建立了长效的实习合作关系,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比较全面、系统、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严谨的法学思维,具有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学知识和较强的知识产权法律实务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质和崇高的法治精神的“法学+知识产权+工科”复合型人才,要为公检法等政法部门,版权局、商标局、专利局、科技局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及政府机关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江西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核心课程: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 04 城市管理 培养目标:专业面向城市公用事业部门、社区、城市管理与规划部门及相关研究、企业化组织,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方法、手段、技能和思维理念,能胜任城市建设规划、社区、发展、管理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新时代城市“制、智、治”理新发展理念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管理人才。城市管理专业自2016年开始招生,是江西省首个获批招生的此类本科专业,2019年获批校级一流培育型专业,纳入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行列。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9全国城市管理技能比赛二等奖1项 核心课程:管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发展史、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城市数字化管理、公共伦理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定量分析、社会调查实务。 2019全国城市管理技能比赛三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