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智能制造工程
专业名称:智能制造工程 类别:工学 代码:080213T
专业涵义: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单元,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建立是以新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发展为契机,以智能制造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面向未来智能制造产业需求,旨在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新技术人才,解决该领域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进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教育部2017年批准增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作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队伍中的一支新秀,是教育部重点打造的“新工科”专业。
我校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有着密切关联。2018年3月,刘衍聪教授负责的《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类项目。以项目研究为依托,建立了完善的石油装备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启动“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微专业培养实验班,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方面积累了经验。2019年与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了《校地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大型企业、高端石油装备制造商山东科瑞控股集团签署了《石油装备智能制造校企合作协议》,校地企三方共建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教育部新工科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基地”、“山东科瑞控股集团石油装备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
现有办学条件:
1、师资情况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带头人刘衍聪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43篇、CPCI-S收录7篇;授权专利42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专著《激光修复熔覆再制造技术》等2部;4项成果获评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等。在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及理论、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建树颇多。主要从事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设计及理论、石油装备智能制造、工业设计、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尹晓丽教授是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首届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成员、山东工程图学学会理事、全国三维创新设计大赛专家评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篇;授权专利22项,其中国内发明6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澳大利亚发明专利1项。
学院目前拥有“石油装备设计制造”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1人、中国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人,委员会成员1人。近年来,学院加强了智能制造相关领域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100%,其中博士3人。后期将通过人才招聘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为招生做好师资储备和技术支撑。
(1)学位结构
学位 | 博士 | 硕士 | 无学位 |
总数 | 3 | 1 | 0 |
所占比例 | 75% | 25% | 0.0% |
(2)职称结构
职称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助教 | 未评级 |
总数 | 2 | 1 | 1 | 0 | 0 |
所占比例 | 50% | 25% | 25% | 0.0% | 0.0% |
2、实践教学条件
我校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实验室被认定东营市工程实验室,定位以高端装备绿色再制造、智能测控和作业自动化为应用点,重点在绿色再制造与智能识别、油田修井作业自动化、农业作物智能采收装置等领域进行研究攻关,支撑区域高端装备智能化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学校现已建成先进制造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机电创新综合实验室、增材制造实验室、智能制造综合认知实验室、设计与虚拟制造实验室、智能井控和井下工具实验室、智能装备与检测实验室等智能制造方向专业实验室和数控技术综合实训室,尤其是2013年三方共建胜利学院以来,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并开辟了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胜利油田孚瑞特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威玛石油钻具有限公司、烟台胜信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实践教学基地。
以上这些条件都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校2011年设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近1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奠定了深厚的专业基础。目前,智能制造方向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方向之一,现已开设《机械控制工程基础》、《CAD/CAM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控制》、《机器人技术》、《现代数控机床》、《设备检测与诊断》等多门智能制造方向课程,已具有成熟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丰富的办学经验。该专业与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共用教学实验室,在此不做赘述。
主干课程: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石油钻采装备、智能控制工程基础、现代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智能装备及其故障诊断、人工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与数据库基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智能制造管理系统(MES)。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国际视野、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工程知识,具备分析与解决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集成电路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运行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就业前景:
智能制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目前的专业设置格局很难满足企业对这种具有多个学科交叉背景的系统级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国家公布的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存在巨大缺口,难以满足产业迅猛增长的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历史时期。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计划中指出,把握装备制造世界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立足我省良好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加快发展自动化生产线集成技术和智慧工厂支撑技术、典型行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和航空航天装备。
目前,智能制造的应用型岗位,主要有智能制造装备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升级、优质制造智能升级、工业软件使用与维护、工业互联网与云平台这5个发展方向,涉及20多个具体工作岗位。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750万人,人才缺口300万人。到2025年,人才需求预测900万人,人才缺口预测450万人。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任务,就是为智能制造产业输送“顶梁柱”式人才。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持续火爆,大批求职者还向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靠近。人社部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指出,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人,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我校所在的山东省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目前从事石油装备研发、制造和油田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已经发展到530家,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全省的50%、全国的四分之一,成为国内最大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石油钻采通用及页岩油气专用装备、全液压钻机、模块钻机等装备,以及地震仪、检波器、随钻测量测井仪、电磁地质导向仪等勘探测录装备作为高端石油装备的代表在石油钻采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大型压裂成套装备、固井车、压裂管柱等固井压裂装备国产关键部件的使用比重进一步加大;在线检测、远程自动控制、智能自动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石油工程装备的智能化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工作人员中10%~15%为管理人员,85%以上为包括设计、生产工艺和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在内的技术技能人员,按其中15%为智能制造人才需求计算。
据对东营、滨州等地区石油装备企业(包括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胜通集团、万达集团、科达集团、大王实业、东营威玛石油钻具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胜利泵业有限公司、胜利创新石油有限公司、山东铁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东营金亿来石油装备、山东墨龙石油装备、胜利孚瑞特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的初步统计,年需求量在400~600人之间。如智能制造技术人员中20~30%来自我校,预计年需求量在120人左右。另外,在这个区域内还有潍柴动力、巨能液压、山东国瓷、滨州活塞等相关机械制造企业,山东瑞易、山东诚纳等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智能制造的毕业生,都有大量的需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表1 东营及周边部分企业用工情况统计
序号 | 企业名称 | 员工总数/人 | 技术技能员工数/人 | 智能制造技术人才需求数/人 |
1 | 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 4000 | 3400 | 510 |
2 | 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2300 | 1955 | 293 |
3 | 胜利油田孚瑞特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1526 | 1297 | 195 |
4 | 山东京博新能源控股发展有限公司 | 1000 | 850 | 127 |
5 | 东营威玛石油钻具有限公司 | 600 | 510 | 76 |
合计 | 9426 | 8012 | 1201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战略是国家级战略,对山东省今后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黄三角区域未来在智能制造、高端石油装备等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十分迅猛,对智能制造专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增大。目前山东省内仅有11所高校开设此专业,我校作为东营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