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56人关注

访问手机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日期:2022-03-04 10:36:55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类别: 工学 代码:080601

 

专业涵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电气工程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研究电力系统和电力拖动的分析、运行与控制技术问题。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分析、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气工程等相关基础理论,接受良好的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电力系统和电力拖动的分析和设计、电气设备运行及安装调试、生产管理的基本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学科,和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相对比较成熟。

从学校定位上看,新转设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地处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又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生产基地所在处,具有明显的油区特色和区域特色。胜利油田总公司所辖电网是全国最大的企业电网之一,内部有十多家大型采油厂以及多家大型炼化单位。这些大规模的电力用户对电能的使用形式丰富且需求量大。另外,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级战略的交叠区域(简称为黄蓝经济区),近年来引进了大批的工业项目。同时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制定了《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现代化电气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整个区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持续增大且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将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特色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逐渐形成了特色化的发展策略:动态适应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依托行业背景,坚持区域经济特色,为推动油区生产及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是从“小模块型”培养模式的特点出发,通过刚性引进、柔性聘用和内部培训等手段改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近年来,本专业引进或聘用具有石油工程专业背景的多名教师加入教师队伍,形成电气专业师资的“电因子”和石油工程专业师资的“油因子”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师队伍。同时,与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联合开展“大师同行”活动,建立“大师创新工作室”,让区域内的专家、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构建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格局。

二是在区域经济宏观特征的指导下,根据区域内不同企业的微观特征构建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高度匹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充分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期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化最大化发展,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联合企业协同开发课程,将课程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形成“区块化”课程设置模式。不同课程匹配不同就业岗位,形成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互助互利、资源共享的良性耦合。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协同建设用以保证专业特色化发展的教学平台。本专业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依托地区内发电厂、变电站、采油厂、炼油厂等构建“以生产性项目为引导的工程实践能力培育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小型电力企业工程实例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以项目方式驱动教学,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培育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本专业师生提供了科研和实习实训机会,使本专业具有鲜明的石油石化特色。

师资情况:

按照省级教学团队建设标准组织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团队组成、学科带头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运行和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以突出教学团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教学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目标,打造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本专业目前在职专任教师共1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6人,占比33%。

教师名单:于云华 王 铭 李浩光 沈学锋 朱玉华 刘晓军 王东起 潘大伟 何 进 杨扬

苏晓鹰 王海燕 朱文玉 袁瑞琴 李青青 李冬梅 逄 燕 何梦倩

其中,于云华教授2020年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

(1)学位结构

18位专任教师中,博士2人,硕士1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教师占比100%。

学位

博士

硕士

总数

2

16

所占比例

11.1%

88.9%

(2)职称结构

18位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6%。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 师

助 教

其他副高级

总数

1

9

6

1

1

所占

比例

5.5%

50%

33.3%

5.5%

5.5%

(3)年龄结构

18位教师中,45岁以下的教师比55.6%。

年龄

35岁及以下

36-45岁

46-55岁

56岁及以上

总数

7

3

7

1

所占比例

38.9%

16.7%

38.9%

5.6%

2、实践教学条件

实验教学方面:目前本专业共有11个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继电保护与工厂供电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单片机与PLC实验室、EDA仿真与电子系统设计中心、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自动化仿真实验室实验。各实验室实验开出率均为100%。

实验开出率

实验室名称

开设课程

使用率(学时/年)

10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

48

100%

继电保护与工厂供电实验室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

32

10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24

100%

单片机与PLC实验室

可编程控制技术

48

100%

EDA仿真与电子系统设计中心

EDA与电子系统设计、电路分析实验

184

100%

电力电子与电机拖动实验室

电机综合实验、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电力电子实验

136

100%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

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

32

100%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64

100%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

自动控制原理

32

100%

运动控制实验室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48

100%

自动化仿真实验室

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

32

实践教学方面:目前本专业与威海北洋电器集团、山东省东营胜利油田胜利发电厂、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实习工厂、胜利油田瑞祥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胜利油田胜兴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时代行云、奥京集团、天蓝集团、山东淄博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青岛中石大蓝天石油技术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稳定实习合作关系。

主要成果:

1、教科研成果

2016: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使用新型专利3项)、论文9篇(EI1篇,科技核心3篇,一般期刊5篇)。

2017:专利2项、论文21篇(EI2篇,中文核心2篇,科技核心7篇,一般期刊10篇)、省级教改1项,校级教研项目2项、东营市成果获奖1项。

2018:专利1项、论文6篇(EI3篇,科技核心2篇,一般期刊1篇)、校级教研项目1项、横向科研项目2项、纵向科研项目3项、著作1部。

2019:论文10篇(SCI2篇,EI2篇,科技核心3篇)横向科研项目1项、东营市成果获奖1项。

2020:论文6篇(EI2篇,中文核心1篇,科技核心1篇,一般期刊1篇)纵向项目2项,著作1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于云华教授获 2020年度“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

人才培养成效(学生成果、获奖、大创等)

1.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与中石大蓝天、万海集团、石大科技、胜利发电厂等多家企业合作。邀请企业的大师亮相校园,也派学校老师定期在企业实训,实现了校企双方优势互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产学合作项目,与北京华清远见教育集团、智联友道、凌阳爱普等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在企业赞助下举办了第一届“华清远见杯”胜利学院电子设计大赛和第一届、第二届“凌阳杯”智能设计大赛。

2.以大创项目为载体,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师把科研项目作为开放课题, 吸收高年级本科优秀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进行较高层次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较快地熟悉科研一般过程,从中感受科研工作的全部内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作为开放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另外鼓励有潜力、有特长的学生自选研究课题,立项项目给予经费资助,并推荐优秀项目申请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成果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指导教师

级别

立项时间

1

基于电压自动调整的智能路灯节能控制器设计

李永辉

于云华

王俊青

国家级

2016年

2

基于数字比例积分运算的全数字锁相环技术研究

惠文超

于云华

黄磊

国家级

2016年

3

基于PMC/PLC控制的玉米单籽粒自动拣取与摆放装置设计

纪荣飞

于云华

李浩光

国家级

2017年

4

有杆抽油机冲程、冲次高精度无线测量技术研究

支中元

于云华

潘大伟

国家级

2017年

5

基于lora技术的小型农场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何栋

杨扬

崔巍

国家级

2017年

6

华智云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路元超

于云华

戴兰

国家级

2017年

7

基于模糊控制与物联网的智慧水族箱系统设计

袁铭

李浩光

国家级

2018年

8

大数据分析下的油田输电线路故障预警系统的研究

谢新顺

杨扬

朱文玉

省级

2019年

9

基于风光互补的智能微电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卢炳辰

袁瑞琴

省级

2020年

10

基于能量和瞬时变化率的配网综合性故障选线研究及方案设计

张才庆

王铭

省级

2020年

11

基于可编程数字器件的“积木式”信号产生与测量系统

张华宁

于云华

省级

2020年

3.以电子设计大赛为抓手,推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电子设计大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科技活动,有助于本专业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提供了展示平台,并对设计成果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热忱。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大赛,强化实践锻炼。近年来组织参与各类学科竞赛60余项,其中国家级高水平竞赛获奖25项(国家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7项),省级竞赛获奖40项(省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4项)。

具体成果如下:

序号

竞赛名称

获奖时间

参赛级别

获奖等级


1

2017丝绸之路机器人创意大赛

2017

国家级

一等奖


2

2017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2017中国机器人大赛服务机器人专项赛)

2017

国家级

一等奖


3

2017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2017中国机器人大赛服务机器人专项赛)

2017

国家级

一等奖


4

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2017

国家级

二等奖


5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2017

国家级

二等奖


6

2017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2017中国机器人大赛服务机器人专项赛)

2017

国家级

二等奖


7

2017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2017中国机器人大赛服务机器人专项赛)

2017

国家级

二等奖


8

2017中国机器人大赛

2017

国家级

三等奖


9

2019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

2019

国家级

一等奖


10

第三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202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一等奖


11

第三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202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二等奖


12

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

2020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一等奖


 

主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实验、工程制图。

专业课程:专业导论、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实验、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系统分析、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实验、电机综合实验、专业英语、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综合实验、电力工程。

专业选修课:信号与系统、EDA仿真与电子系统设计、变电站二次回路与识图、高等电路分析、配电系统及其自动化、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电气综合实践、现代控制理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工仪表与检测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力系统仿真与分析、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工作的基本素养,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按照生产要求完成电力系统和电力拖动的分析和设计、电气设备运行及维护,从事运行、自动控制、技术开发、实验分析、生产管理等工作,并能够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创新实践的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就业方向:

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向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山东国研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富海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输送全日制本科毕业生1200余人。

2020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录取率为14.72%,就业率为93.91%,其中初次就业率高达91.37%。

近三年毕业生去向统计,山东省比例为73.65%,东营市比例27.59%,专业对口率84.86%,

优秀毕业生案例:

史洁琳,女,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2020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研究生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大学四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综合成绩一直名列全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她喜欢用镜头捕捉动人瞬间,喜欢文字在笔下流动,形成一篇篇形象鲜活、立意丰满的新闻报道;在校获得“宣传报道先进个人”、“优秀学生记者”、“优秀学生干部”、“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在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指引下,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各类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如火如荼开展。在老师的带动、指导下,史洁琳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山东省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一等奖等大小比赛奖项6项。同时史洁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一次一次不同的体验中不断充实自我,参加东营市公益健步走,成为黄河口马拉松志愿者等,都丰富了她的大学经历。大四学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

就业前景:

一、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的优势所在

1. AD认证中心的建立。

本专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与Altium建立合作,于2019年10于成立AD认证中心,开展Altium Designer培训和认证考试等活动。该中心是鲁北地区唯一的认证中心,为学生提升工作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开辟了道路。

2.1+X证书工作。

利用校企合作基地,建成基本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特色的校内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加强“1+X证书”(毕业证和电工证等)培训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后的竞争力。

3.毕业生闭环反馈评价机制

通过调查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邀请毕业生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方案、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行业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先进性,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区域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学校地处山东省东营市,是国家大型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在石油的钻井开采、储存运输等方面工作强度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才需求量较大,经过多年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逐渐形成了特色化的发展策略,动态适应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坚持区域经济特色,为推动油区生产及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