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手机版
文法学院
文法学院是烟台理工学院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设有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两个专升本专业以及现代文秘一个专科专业。其中,新闻学专业是学院首批特色专业,新闻学和法学专业为学院基于职业胜任力目标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和法学在内的“人文艺术专业群”已成为省校两级重点建设工程,由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和网络与新媒体构建的“人文社科专业群”正持续建设,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攀升。
文法学院院长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兰翠教授。学院现有教师38人,其中专任教师27人,包括法学专业自有教师10人,中文专业自有教师9人,新闻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自有教师8人。同时从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聘请10余位外聘教师,从烟台电视台、烟台日报社、山东鑫士铭律师事务所、烟台市仲裁委等单位聘请10余位行业专家,构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文法学院秉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构建师德高尚、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教学、管理、服务队伍。
经过18年的发展,文法学院已经凝聚了高校办学的专业特色、文科特色和文化特色,以聚焦“专业学科建设工程、核心课程建设工程、实践平台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和文化育人建设工程”五大领域为重点,以建设省校两级双一流专业和课程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学生两支队伍综合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导向,以培养文科学生“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内涵,通过积极进取、深化改革、扎实有效的努力,实现中文、新闻、法学、网络与新媒体四大专业整体性、持续性、创新性发展,将文法学院培育成省内同类院校中一流的应用型院系。
文法学院秉承“博文约礼,经世致用”的理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根本,视质量为生命”的工作理念,致力于营造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形成四大品牌活动:读书节、记者节、模拟法庭和征文比赛,举办中华诗词大会、摄影摄像创意大赛、短视频微电影制作、弘宪之辩、法律宣传、专业讲座、学术沙龙、真实案件进课堂等极富特色的活动,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成绩优秀、素质优良、适应力强、择业面广、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法学子在司法考试、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屡创佳绩,创建了富有影响力的“i文经”微信平台;在考研、专升本考试中成绩斐然,多位同学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文法学子用严谨的逻辑主持正义,用敏锐的双眼发现新闻,用磅礴的文字铸就华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采与身姿。进入社会后,文法学子继续用勤奋、踏实、创新的精神谱写人生,在党政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电视台、报社、网站、教育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修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及创新精神,可到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能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或能在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文化教育及宣传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概论、汉语史、中文工具书应用、心理学原理、美学概论、中国文化史、比较文学、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唐诗研究、宋词研究、汉字研究、公关礼仪、摄影技术、实用文体写作、普通话与汉语表达技巧等。
现代文秘专业
专科,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较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扎实的文秘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写作功底和沟通能力,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在中小型企业及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室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文秘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行政管理学、秘书学、秘书实务、文秘写作、办公自动化、公关礼仪、摄影技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概论、普通话与汉语表达技巧、中国文化史等。
法学专业
本科,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政治素养过硬、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法律文书写作、口头表达能力、法律思辩能力、法律检索等法律职业能力和吃苦耐劳、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法律基本工作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需要,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察机关、仲裁委员会、公证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国际法、商法、中国法制史、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婚姻家庭法、法律写作、模拟法庭、法庭科学、民事、刑事案例研习课等。
新闻学专业
本科,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秉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规格,打造“融合媒介”时代的“全能记者”式复合人才。以新闻传播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新闻采写、摄影摄像、视频编辑、新媒体运营、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媒介活动策划等与新闻学相关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主要为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与新媒体等新闻媒体输送高素质的合格记者、编辑等,也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媒介策划、媒介推广、公关宣传、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等岗位输送高素质的专门性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评论、新闻编辑、中外新闻事业史、媒介伦理与法规、新媒体导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摄影、音视频节目制作、广告学概论、平面广告设计、新闻策划、大众文化概论、图像处理技术等。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本科,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兼具人文科学知识和社会学科知识,能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工作需要,能够在网络与新媒体行业、新闻与出版机构、文化传播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与新媒体新闻采编、网络运营与推广、媒体设计与制作和网络舆情调查与分析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新媒体导论、网页设计与制作、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新媒体写作学、非线性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