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生必读
高三学生家长的心理状态调适
来源:三门峡考试招生
发布时间:2024-09-23


      高考既是对学生多年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家长多年来教育效果的检验。越是临近高考,一些考生家长就越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考生家长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考生的考前状态,也影响考生的情绪,甚至影响家庭氛围。

      一、考生家长不良心理状态的主要类型

      第一种是担心型。一些家长每天生活在担忧之中: 有的担心孩子成绩不稳定,有的担心孩子考不上理想大学,有的担心考不上好专业,还有的担心孩子填报不好志愿,还有的担心孩子未来的就业……总之,对孩子的一切都担心。

      第二种是帮倒忙型。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成绩迅速提高,不顾孩子的需要,逼孩子到处补课,弄得孩子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 有的家长天天叮嘱、唠叨,让孩子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弄得孩子心烦意乱; 有的家长给孩子买各种补品,让孩子吃喝,可孩子自己并不情愿; 还有的家长坚持每餐给孩子送饭,或在学校附近陪读,增加了孩子的考前压力。

      第三种是生气型。高考生学习压力大,在学校学习紧张,希望回家放松一下,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回家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就生气;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名次又下降了生气; 还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时刻 都 在 学 习,看到孩子不抓紧时间学习就生气。

      第四种是焦虑型。有的家长自己开始吃不好、睡不好、心事重重,整天挂着一张“高考脸”; 有的家长天天把高考挂在嘴边,对其他事情关注度下降; 有的家长容易对其他人发脾气,疏于照顾其他家庭成员; 还有的家长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第五种是崩溃型。一些家长出现担心、紧张、焦虑情绪,严重到自身无法承受,甚至生病。这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也影响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情绪。

      二、考生家长考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分析

      (一) 对考生期望值过高

      很多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希望和寄托,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认为孩子考上理想大学自己脸上也会非常光彩。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们能够超水平发挥,考取名牌大学,甚至不顾孩子的现有水平,盲目攀比,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以此刺激自己的孩子,希望他能够不断进步,超越现有水平。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预期目标,家长就会觉得非常失望,产生心理不平衡,觉得凭什么我家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对孩子产生不接纳的心理。其实这也是对自己的不接纳,久而久之,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二) 社会舆论的过度关注在每年的高考季,有很多因素都会加剧高考的紧张氛围。报纸、网络铺天盖地的宣传,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的关心、询问,还有考生家长在 QQ 群、微信群里找优秀毕业生家长介绍经验,学校和教师在家长会上的渲染,这些更让家长坐卧不安。本来应该让孩子平静地迎接高考,可偏偏全家老幼齐上阵,像打一场“战争”,这样不仅考生感到累,家长也身心疲惫,状态欠佳。

      (三) 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很多家长认为考上好大学就意味着能找到好工作,考上好大学就是升官、发财的代名词。

      几十年来,疾驰而过的高考列车已经产生了巨大惯性,家长很难超越“高考改变命运”这种理念的支配,当孩子的行为有悖于家长的理念时,家长就会产生失落感。殊不知已迈入 21 世纪的中国,政治、经济等很多方面已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有着多元化的需求。现在的高考生已经接近“00 后”,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多元化,可是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

      三、考生家长不良心理状态的调适对策

      (一)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第一,要注意察觉自己的情绪。家长的不良情绪往往是在瞬间出现的,比如看到孩子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或者听到孩子成绩又下滑了,或者孩子突然发脾气,这些都会瞬间引发家长的情绪反应。家长要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当不良情绪出现时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譬如胸闷、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脸红、颤抖等。研究发现,从出现情绪反应到情绪发作仅有 6 秒的时间,家长要把握好这黄金 6秒,延迟情绪反应。

      第二,抓紧离开情绪环境,转移注意力。因为情绪会在瞬间传染,离开情绪环境后家长可以通过聊天、逛街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自己的情绪压力。家长可等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了再找适当的机会跟孩子交流,切忌在情绪中处理问题。例如,有一位考生在高考前压力大,玩手机,家长没控制住自己,把孩子的手机摔碎了,造成孩子离家出走,并且错过了高考。

      第三,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有的家长会说自己并没有对孩子说什么批评的话,但其实他的表情已经泄露了其内心状态,这会被敏感的孩子捕捉到。一般来说,情感表达 = 7% 的语言 + 38% 的声音 + 55% 的表情,可见表情在情感表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婴儿都能通过父母的表情知道他们今天是否高兴,更别说已经成人或者接近成人的高考生了。所以考生家长每天都要照照镜子,让自己开心地笑笑,别让孩子每天看到自己的一副“高考脸”。

      (二) 营造轻松的家庭氛 围,让生活秩序正常化

      学校里考前氛围非常紧张和压抑,家庭是孩子停靠的港湾,是孩子的避风港,家长回家后尽量不要再继续追问孩子学习的事,要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的准备。家长最好不要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不要在家里营造紧张的高考气氛。在孩子高考时前,有的家长说话也不敢大声,电视也不看,走路蹑手蹑脚; 有的家长也不正常上班,在家当全职“保姆”。其实这种不正常的气氛、过度的关心关注反而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心理学中的瓦伦达效应就是说人们太想成功,太专注某一件事,反而容易因为压力太大导致失误。家长应该放松一些,孩子才能轻松面对高考。
      (三) 与孩子之间保持适度距离,避免产生摩擦

      考生因为高考和升学的压力,总体上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容易出现紧张、焦虑、自卑、偏执、情绪不稳定、自我怀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考生就像小刺猬一样,家长离他近就会被他扎到,家长若进入他的安全空间可能还会导致他引爆“炸弹”。但是家长也不能离孩子太远,应该保持在孩子需要时就能出现的距离,拿捏好尺度。

      除了空间上保持适当的距离,家长应该与孩子尽量拉近心理距离,懂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临近高考,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紧不慢的,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就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其实这是不懂孩子的一种表现。在高考这样的大考前,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压力,只是呈现的状态不同而已。家长越是能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孩子也越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也越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四) 学习身心放松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为了避免每天胡思乱想,家长可以学习一些减压放松的方法。比如每天固定时间做一次从头到脚的全身放松,想象、回忆孩子小时候天真可爱的模样,想象孩子成长中各种成功的画面,想象孩子将来考入理想大学的情景。这样进行自我良性暗示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让自己情绪平稳,心情愉悦。家长也可以把这些美好的画面传递给孩子,降低孩子的焦虑水平。

      (五) 放大格局,从孩子一生幸福快乐的角度来看待高考

      考生家长首先要做到不攀比、不虚荣,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为家长挣得面子的工具。另外,考生家长还要降低期望值。不把高考当作决定孩子一生幸福快乐的唯一事件。家长要放大格局,面对现实,帮助孩子从容面对高考。

      作者:李 炎,丰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