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院校微访谈
太原理工大学:招生规模扩大,预计扩招1000人
来源: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发布时间:2025-05-21


——访太原理工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部部长李栩

摘要:2025年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扩大招生规模,较去年预计增加1000人,在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招生计划;新增试验班招生专业分别为量子信息科学、能源互联网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体育类专业招生政策有变化,体育类专业进档考生,学校不再自定规则,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一、2025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亮点或新变化?

李栩:学校不断深化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持续推进试验班招生工作,2025年新增试验班招生专业:量子信息科学、能源互联网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继续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招收试验班,试验班学生实行本硕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试验班学生实行动态调整机制。

按照教育部招生工作安排,2025年学校体育类专业招生政策有变化。体育类专业进档考生,学校不再自定规则,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同分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录取,与省考试院的投档规则一致。

二、2025年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安排?有无增减?

李栩:在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推动下,今年学校继续扩大招生规模,较去年预计增加1000人,在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招生计划,分省招生计划预计会在往年的基础上略微上调。请各位考生和家长及时关注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站、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我们会及时向社会公布最新的招生动态。

三、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优势及特色专业。

李栩: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9个门类,设有24个专业学院。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60余名。学校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创新创业50强高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荣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学校高度重视并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体育工作格局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竞技体育成绩斐然,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所获得过男篮、男足两项全国总冠军的大学。

学校现有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采矿工程3个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学、地球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挺进ESI全球前1‰。目前学校26个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一流专业41个,省级一流专业1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5个,省级卓越拔尖试点专业1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一流课程31门。各类创新团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大学生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全国高校50强;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4金1银,位居全国高校金牌排行榜第9位,近四届大赛累计已获9金14银,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

四、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李栩:学校按照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分类录取,进档考生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投档规则进行录取。学校英语、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外语语种限英语,其它专业不限外语语种。

五、对于高考改革省份新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您能否给考生一些报考建议。

李栩:在志愿填报方面,建议同学们要整体了解和把握本省高考政策,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从权威渠道获取报考信息,如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高校招生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认真研读院校的招生章程;高考改革省份考生报考我校时,要明确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合理定位,知分、知线、知位次。填报志愿时,建议考生以兴趣为导向,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需要,立志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体现个人成长价值,统筹考虑,明确专业兴趣和院校目标。

六、学生入学以后,如果发现报考的专业不合适自己,是否有转专业的机会?

李栩:请介绍一下转专业政策。李栩:学校以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制定了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共提供三次转专业机会,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均可申请转专业。转出门槛低,要求学生平均学分绩点(GPA)排名在本专业前40%。2024级学生第一学期末转专业人数近700名,转专业成功率较高。

七、请您介绍一下学校资助政策。

李栩: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立体帮扶、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坚持“应助尽助”的工作原则,坚守“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底线,围绕“奖、助、贷、勤、补、免、征”立体资助体系,将资助工作贯穿学生入学前后和本科求学阶段。

学校主要有奖励性资助、帮扶性资助、成长性资助。

奖励性资助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以及社会类奖学金等。

帮扶性资助主要有:新生“绿色通道”、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以及社会类助学金等。

成长性资助主要有:勤工助学“助理课堂”项目和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发展的精准资助。

八、学校近几年的就业及深造情况如何?

李栩:随着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我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很大,毕业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充分保证。我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每年有3000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其中国家电网、中国建筑、华为、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占比超30%,2024届本科毕业生中,28%进入制造业,20%从事信息传输与软件技术,17%投身电力、热力与建筑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2024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为36%,其中93%学生进入“双一流”高校,国内升学高校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境外留学的学生中78%升入QS排名前100高校,升学质量整体较高。

九、能否介绍一下学校往年录取分数情况。

李栩:考生可以通过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tyut.edu.cn/)和“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查看近年的录取分数。

十、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咨询方式或联系方式。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tyut.edu.cn

联系电话:0351-3176450、0351-6014101

电子邮件:zsb@tyut.edu.cn

微信公众号: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