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试大纲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来源:中国考试
发布时间:2023-09-27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摘要

  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以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理论框架为依据,明确高考历史科作为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功能定位,确定历史科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方面的考查内容,提出历史科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方面的考查要求,设计历史科的考查载体。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发展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正文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高考是连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必须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正面作用,一方面为国家选拔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引导中学教学,助力培养合格人才。基于这一总体改革任务,高考必须深化内容改革,探索构建评价体系,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研究制定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命题标准,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一、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的基础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启动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最系统的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即“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高考评价体系为高考内容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先期平台。

  从2016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始探索构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关键性问题,这是基于国家人才战略的选拔要求而构建的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操作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在这一体系中,“一核”是核心功能,“四层”和“四翼”是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共同构成实现高考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各学科内容改革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实现形式,因此,研制与设计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是落实高考内容改革要求的重要工作。

  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要体现在高考升学上,由简单的上大学并为就业做好准备提升为上好大学并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考的人才选拔要求必须确保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相一致,并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相契合,因此培养目标必然要从原来的只选拔少部分学生向对大多数学生进行层次区分而转变。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历史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思辨能力,掌握历史信息搜集、考证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在历史过程和现实处境中考察特定的历史现象,记录、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形成合理的见解,以开放和包容的眼光理解人类社会生活及其价值观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及相关科研部门从事历史教育与研究,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选拔要求是研究学科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的重要依据。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即高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历史核心素养的达成;《历史课程标准》还提出学业质量要求,为高中的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促进教、学、考的有机衔接。因此,《历史课程标准》是确定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的重要依据。

  二、历史科考试的功能定位

  高考是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考科目如何设置、高考考查什么内容,既对为高校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多样化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对基础教育教学具有强大的反拨和导向作用。历史学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塑造学生人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考综合改革后,历史科的定位发生变化,在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省份实行“3+3”的新高考方案中,历史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门或7门科目中的1门,以等级分计入总成绩;在广东等8个省份实行“3+1+2”的新高考方案中,学生必须从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科目考试,并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根据高考评价体系,历史科的考试功能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立德树人

  历史科考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开拓视野,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探求真相,崇尚美好,增强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服务选才

  历史科考试通过科学设计试题,选拔符合国家和高等教育需要的优秀人才:一是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二是具有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学生;三是具有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优秀品格和创新意识的学生。

  3.引导教学

  历史科考试立足于助力素质教育发展,引导中学历史教学落实党和国家对历史教育的要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二是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三是促进检视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四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合理减轻学生负担。

  三、历史科考查内容

  高考评价体系确立“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依此设计,同时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实际和考试评价规律,科学构建历史科考试的“四层”考查内容。

  1.核心价值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核心价值,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当具备的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历史作为具有独特育人价值的学科,无论是高校人才选拔需求还是基础教育培养目标,都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历史科考试的核心价值应在高考评价体系倡导的核心价值下,引导学生培养人文精神、理性思维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和提高思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历史科考试应该聚焦于能够使学生表现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情境,体现高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

  2.学科素养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地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水平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同时考虑这些要求在纸笔考试中可测量的程度,提出历史科学科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6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考查学生掌握和辨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历史的本质。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时空尺度,理解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辨识史料中的时空信息;将史事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加以叙述和概括;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历史或现实问题加以分析和探究。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鉴别和辨析,去伪存真,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整合与归纳,从而提出历史认识和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方法与能力,考查学生整理和辨析史料,鉴别史料作者的意图与目的,区分不同史料的价值,分析与整合史料的有效内容和价值,运用可靠史料论证问题,对历史形成正确、客观的理解;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历史理解是指对历史事物的准确把握,是认识历史的基础,考查学生概述历史事物,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了解历史文本中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文本与作者的关系,了解历史文本所述历史事物与其所处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包括历史叙述、历史观点,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考查学生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利用已有认知知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及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独立探究历史问题,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历史价值观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对真实历史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正确价值取向,考查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以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3.关键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所必须培养的、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是发展学科素养、培育核心价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

  根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整体框架,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提出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3项关键能力,其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辨识、概括与提炼、组织与运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物,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阐述历史事物;历史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论证问题,最终得出历史结论。这些能力要求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点,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历史教学着力培养的、历史考试着重考查的能力,尤其是历史探究能力集中反映了高考内容改革的亮点,反映了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反映了国家选才意志,也是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区别于合格性考试的最大特点。

  在高考历史科评价体系中,学科素养是考查理念和总体要求,是关键能力的理论基础;关键能力是学科素养的细化,是学科素养的具体体现。在命题实践中,学科素养发挥统领作用,关键能力是具体的考核目标,是实现学科素养考查目标的手段和媒介。

  4.必备知识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必备知识,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历史科甄选必备知识的原则是有利于高考与课程标准的衔接,有利于高考与中学教学的对接,有利于考生整体把握历史知识体系。《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中外历史纲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这4个主题分别在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讲授。历史科考试的知识体系对《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整合,按照逻辑体系进行分类,将分散在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中相互衔接的内容组成有机的结构体系。例如,在政治体制部分,必修课内容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等,选择性必修课内容有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历史科考试将这些内容有机整合,组成完整的政治体制系列知识。

  四、历史科考查要求

  高考评价体系确立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历史科考试根据学科特点,细化共同要求,制定学科化的考试要求,体现继承与发展的理念,体现鲜明的学科特点和时代性。

  基础性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关注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试题注重考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文明成果、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线索,考查基础的学科方法、能力、素养。

  综合性体现在历史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历史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强调历史各分支内容的相互交叉与渗透,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综合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思考历史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应用性体现在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借鉴;从现实出发,回溯历史,探究历史,形成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提高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

  创新性体现在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对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运用创新思维,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五、历史科考查载体

  试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模式和背景环境,包括与题目内容相关的文化、环境、活动等,是实现学科考查目的和考查要求的载体。情境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果试题情境取材于实际现象或已经发生的事实,那么情境就是现实的、客观的;如果试题情境源自学科知识,那么情境就是抽象的、学科化的。情境化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能精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历史学的学科特点和试题情境的复杂程度,历史科试题情境可以分为简单情境、综合情境和复杂情境:简单情境是指对历史素材的基本理解,其材料信息构成单一,问题指向是显性的,方法和路径是再认再现的,作答指向是材料和已有知识的对应;综合情境是对素材的理解、分析、整合与论述,其材料的信息构成多样,问题指向是显性和多维度的,方法和路径需要比较、概括和说明,作答指向需要叙述和论证;复杂情境是指对素材的解释、辨析、探究与实证,其材料的信息构成复杂,问题指向是多维度和多层级的,方法和路径需要分析和论证,作答指向需要现实材料、观点、论述和历史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学业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科试题情境按照素材又可以分为4类:一是学习情境,指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问题;二是生活情境,指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包括长辈的回忆、影视剧、名胜古迹中的问题等;三是社会情境,指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包括社会风俗的来源、国际争端中的历史背景问题等;四是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包括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

  历史科的试题情境是学科前沿与社会生活的融合,是科学性和专业特色的高度体现,是教育功能和测量功能的高度统一。情境的各种类型既可以各自独立呈现,也可以复合呈现,复合呈现具有综合性特点。历史科试题的情境对历史教学具有引导意义,是历史科评价的必要依据和重要标准。

  六、结束语

  在高考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历史科作为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其考试内容改革的专业化、学术化、规范化水平不仅关系到人才选拔,还将对历史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反拨作用。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贯彻了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明确了历史科的功能定位、考查目标和考查要求,促进历史科考试实现由“知识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评价转变,有效提升历史科考试质量,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9年第12期第59—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