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思想政治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摘要
在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共同推进背景下,思想政治科考试承担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重要功能。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推动考试内容改革,思想政治科明确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4个方面的考查内容,提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4个维度的考查要求,设置3类试题情境落实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思想政治科考查框架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正文
一、研究背景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启动了我国高考历史上最深刻、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是“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落实《实施意见》提出的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16年启动高考评价体系研制,明确提出构建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核心功能、“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和“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的评价体系框架。这个评价体系框架,为构建思想政治学科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体系提供了基本参照。
2017年12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通知》提出“要注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统筹衔接,推动‘教’‘考’‘招’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变化有:一是凝练了各个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二是更新了教学内容,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针对上述3个方面都作出了学科化的阐释和规定。要在高考命题中落实新的课程理念和评价要求,迫切需要构建新的命题框架。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六个下功夫”成为确定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和价值导向的基本遵循。
上述教育改革措施的稳步实施,要求思想政治科加快推动考试内容改革。思想政治科考试必须立足课程性质和学科定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参照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构建包含学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的框架体系,满足高考综合改革对考试命题的要求,形成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有利条件。
二、思想政治科考试的功能定位
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科考试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着力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认知和实践参与能力。高考思想政治科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及党的建设成就和进程,发展和培育学科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突出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晰考试服务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基本职能,以及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这个核心功能,充分体现了考试评价的方向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思想政治科考试以这一核心功能为统领,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和引导放在首位,体现考试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二是按照科学、公平、规范的要求,以科学的方法确定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命制难度适宜、区分度良好的试题,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切实发挥服务选才的基本功能;三是立足学科素养的培育和关键能力的塑造,通过试题反映考试的价值追求和取向,引导考生注重品格、能力和素养的综合发展,从而发挥考试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
三、思想政治科考查内容
思想政治科的考查内容,是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4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在构建“四层”考查内容体系中,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坚持学科素养导向,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各要素对实现考试目标的不同作用,共同形成发展和培育学科素养的合力。
1.核心价值
思想政治科的核心价值,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掌握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形成学科素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它是能够通过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在学科中起着价值引导作用的最基本最持久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学科的价值追求和灵魂,是应对现实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出来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立什么样的学科核心价值,直接决定着学科德育的方向,影响德育功能的发挥。思想政治科考试着眼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树立奋斗精神、劳动观念和健康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培养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学科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社会生活实践与学习探索的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思想政治科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完成各种任务活动时所展现出来的综合品质。结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素养要求和高等院校人才选拔要求,同时考虑这些要求在考试中可实现的程度,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
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是政治方向上的素养要求,包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必须把培养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和鲜明政治立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科考试的首要任务。把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放在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首位,是学科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考试价值引领作用的体现。
(2)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
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是思想品德方面的素养要求,包括:直面人生,奋发向上,坚忍不拔,刚健有为;具备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也是成才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把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一个方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从一个侧面回答了“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3)科学认知与求真务实
科学认知与求真务实是思想路线方面的素养要求,包括:坚持科学思维方法,实事求是,客观地观察社会现象,全面认识、理性对待并正确处理现实问题。
思想路线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所遵循的最根本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只有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才能取得成功,这是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在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中强调科学认知与求真务实,对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把握社会规律的能力,避免陷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误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是价值观方面的素养要求,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根据客观条件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个人层面来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个人奋斗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成就人生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在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中强调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5)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
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是法治意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包括:在社会生活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中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国家宪法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6)公共参与与责任担当
公共参与与责任担当是社会责任方面的素养要求,包括: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又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遵循既定的规则。尤其在参与公共事务,如参与人大代表选举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的过程中,有序的参与和承担相应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把公共参与与责任担当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一个方面,体现了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所凝练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化表述,二者的精神实质是内在一致的,它们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3.关键能力
思想政治科的关键能力,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与学习探索情境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所必备的能力,是形成与发展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重要基石。依据认知科学和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成果,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在充分总结多年高考命题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维度的能力目标框架。
(1)辨识与判断。辨识与判断在认知领域属于基础层次,是指知识记忆基础上的再认再现和简单迁移。思想政治科要求:辨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判断其性质,概括其特点,并与学科的理论和观点相印证。发展辨识与判断能力,要求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面对具体事物、现象时,能够分辨其属性、类别和特征。
(2)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到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思想政治科要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综合形成整体性认识。分析与综合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不同作用: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把握问题的情境、条件和任务,使认识深化;通过综合,可以全面完整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整体地把握问题的情境、条件与任务的关系,为问题解决打下基础。
(3)推理与论证。推理与论证能力包含推理、论证2个能力分项。逻辑学上,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论证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思想政治科要求: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得出正确结论,避免推理错误;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恰当的论据,对观点、论断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和阐释。发展推理与论证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思维,准确、有条理地表达思想;可以用来检查和发现逻辑错误,辨别是非。
(4)探究与建构。探究与建构是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运用学科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等,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形成问题答案或者新结论的过程。思想政治科要求: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能力、方法研究问题,提炼和形成具有新意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可行的思路、对策和方法,具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与建构能力在认知层次上是较高水平的要求。
(5)反思与评价。反思与评价是指通过批判性思维方法对一定的事实、现象、观点等进行价值判断和综合评价。它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要在慎思明辨的基础上,理性深刻地对事物的本质作出有说服力的价值判断,它要求综合内在与外在的各种要素,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思想政治科要求:以建设性批判的态度,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进行独立思考,批驳错误观点,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评价。反思与评价属于认知领域的高层次要求。
上述学科关键能力体现学科特色,属于学科化的特殊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具备学科认知活动中所必需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语言文字表达等一般能力。二者共同形成学科能力的整体性要求。
4.必备知识
思想政治科的必备知识,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以及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生活,开展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所必须运用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确定,覆盖学科主干知识,包括核心概念、主要原理、基本理论观点、重要论断等。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思想政治科考试必备知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4个必修模块,以及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具体考查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各模块一致。
四、思想政治科考查要求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着重反映的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对未来发展所需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集中体现各类高校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共性需求。思想政治科基于高考评价“四翼”要求,结合课程的性质和选择性考试的特点,从人才选拔和试题命制2个维度落实“四翼”要求。
1.基础性。要求学生掌握符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社会生活实践需要、终身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试命题要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2.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考试命题突出考查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同能力的综合运用,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能力的复合性,引导学生学会整合知识,发展复合能力。
3.应用性。要求学生能够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公共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考试命题要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代主题,培养和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创新性。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质疑,敢于批判,勇于创新,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考试命题要增强情境与设问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创新,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翼”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考试命题与试题分布的总体要求。每一道题目并非都与每一个具体要求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往往包含了不同的具体要求。为了有效测试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对试题情境和设问的精心设计,使得试题在体现其他要求的同时,突出考查某一要求。
五、思想政治科考查载体
试题情境是用于引导问题、刺激应试者作答反应和完成特定任务的背景与依托,是测试和反映应试者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载体。为有效测试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必须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应当具有新颖性、简明性、丰富性、真实性、典型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实现考查目标要求。第一,新颖性,是指构建试题情境的材料在形式上要体现创新特色,在内容上具有原创性、时效性特点,不能使用已经出现过的试题和失去时效的素材。第二,简明性,是指构建试题情境材料的文字表述等要简洁平实清晰,语义准确无歧义,符合语法规范,内在的逻辑关系清楚。第三,丰富性,是指构建试题情境的材料要包含引导设问的必要且充分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延展性和可解释性,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取向。第四,真实性,是指构建试题情境的材料要符合逻辑真实和事实真实的要求,选择客观存在的自然、社会、认识现象,真实发生的社会历史事件,真实可靠的人物活动,要避免使用主观臆造的自然现象、社会事件、历史人物、统计数据、认识活动等作为情境材料,杜绝使用有悖事实和常理的材料搭建情境。第五,典型性,是指构建试题情境的材料要有较大代表性和影响力,有利于实现考查目标。
根据思想政治科的性质和课程内容的范围,思想政治科的试题情境应当来源于广阔的、纷繁复杂的、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态建设等领域的现象、事件、问题及论述、报告、政策措施等。这些情境,除了可独立用于相应内容模块的设问与作答,也可用于其他课程模块的设问与作答。
为有效测试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必须构建复杂程度不等的问题情境。根据情境的复杂程度,思想政治科的试题情境可分为简单情境、一般情境、复杂情境。简单情境是指表现内容不复杂、呈现形式比较单一、测试目标比较单一的情境,一般用于选择题;一般情境是指表现内容或呈现形式较简单但情境复杂、测试目标比较单一的情境,一般用于需要补充性、注释性场景设计的试题;复杂情境是指反映的内容层次较多、呈现的形式比较多元、具有测试目标的综合性、需要深入解读的情境,一般用于材料性非选择题。
六、结束语
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科的考试定位发生变化,相应的考试构念、考试内容、考试要求都要发生变化。本研究提出思想政治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的框架体系,意在为思想政治科考试命题提供一个基本的参照。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框架体系的科学性,如何把考查内容有机融入试题,如何在试题中充分反映各项考查要求,都需要在命题实践中加以回答,并接受考试实践的检验。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9年第12期第71—77页。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2023-09-27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2023-09-27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生物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2023-09-27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2023-09-27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2023-09-27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2023-09-27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2023-09-27
-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2023-09-27